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渝中区社区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日期:2019-08-22
字 号:

一、强化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统摄能力。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统一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开展社区“两委”班子分析研判,积极推动党组织向小区、楼栋、网格延伸,建立老旧小区党支部、楼栋党支部、网格党支部。二是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抓实社区党建联席会,推动在职党员在小区亮身份亮承诺,推动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积极动员社区党员担任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监督委员会成员等,促进社区党委在社区思想教育、人事安排、重要事项决策、组织社区活动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全面推广中山二路社区“党建+物业”管理模式。在社区党委领导下,成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物业服务中心理事长,居委会副主任兼任副理事长,业委会成员和居民党员担任监事会成员,形成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中心“三方联动”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促进党组织在老旧社区治理中真正发挥“主心骨”作用。四是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开展“两公开两承诺一评议”工作,在社区党员干部中规范开展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社区延伸。

二、加强对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指导规范,着力解决社区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全面推进“三上三清”社区服务行动。全面开展以“上门”情况清楚、“上路”环境清爽、“上心”干事清白的服务行动,重点做好培育“专业+全能”型专职社区工作者、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等9项具体任务,社区服务窗口由以前的5-10个减少为2-3个,社区工作者由统一坐班等群众上门改为常态化入户走访送服务上门,破解社区行政化机关化突出问题。自“三上三清”社区服务行动开展以来,平均每个社区每月走访居民500余户、企业50余家,解决小区物业费上涨纠纷、居民楼道垃圾乱扔等居民身边的普遍性问题20余个。二是推进社区服务阵地建设。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社会工作室、警务室、微型消防站、爱心超市、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建设,不断强化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功能作用,目前沧白路等3个社区组织用房正在建设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拟在民乐村、归元寺2个社区建设示范点,目前石油路街道、化龙桥街道11个社区已基本建成。在解放碑街道自力巷社区和化龙桥街道嘉博路社区试点建设国际化社区,重点进行双语标识改造、开设外籍人士服务窗口、制作服务指南、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等。三是持续推进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积极探索将现有的综治、城管、民政等网格统一整合为“一张网”,进一步健全网格长、专业网格员、网格志愿者职责和网格运行机制,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社区服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四是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印发《关于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渝中区社区和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等文件,由街道统一与社区工作者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二级”补贴制度,加大从专职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比例,建立起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以群众满意度为主的考核机制,平均每位社区工作者每月补贴标准提高500元,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公开选用候选库202人,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培训5期。

三、进一步深化“三社联动”,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化运作为手段,由社区牵头收集居民需求、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专业社工参与执行的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治理专业化、社会化。一是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建设渝中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社会组织学院,新培育与社区治理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差异化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等社区社会组织20余家,目前全区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404家、备案管理的社会组织901家。二是着力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移,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专项支持16家社会组织实施社会服务项目16个、180余万元,全年各社会组织共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3000余万元。建立起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公开招投标、竞争比选、专家评审、项目评估、日常督导、经费审计等制度10余项,确保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规范开展。三是大力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3期,新增社会工作人才100余人,针对低保低收入、老年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特殊人群实施服务项目58个,直接服务人群达到1.6万人,开发社工人才岗位541个,实现重点人群、普通人群服务全覆盖的目标。

四、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一是全面推进社区协商。结合渝中实际,制定社区协商议事事项清单5大类21项,积极探索推行“6+5”议事法(“6”即“六议”,包括“提议”、“审议”、“群议”、“合议”、“决议”、“评议”,“5”指五个“环节”,包括“陈述”、“询问”、“讨论”、“协商”、“结论”环节),制定《渝中区社区协商流程图》,建立由10名社会工作专家、10名法律专家、8名心理咨询专家、2名人民调解专家组成的社区协商专家库,有效促进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较好解决了路灯安装、化粪池清掏、老旧物业管理等一大批涉及社区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300余项。二是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向居民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完善激励嘉许机制,引导和鼓励广大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行动,注册登记成为社区志愿者,广泛开展水电维修、平安巡查、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目前,各社区普遍成立8-10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团体总数达到1031个,志愿者总人数13.36万余人。三是切实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认真落实社区涉证事项、依法协助政府事项、依法自治事项、负面清单事项“四张清单”,厘清政府、街道、社区权责边界,深化社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切实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选优配强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居民监督委员会等人员,培育一批社区骨干,指导全区79个社区开展了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公示、备案等工作,指导社区建立健全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载体,强化居务公开,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