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切实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万州区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保基本、兜底线、重创新、求突破,统筹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上门服务等,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万州全区现有公办养老院1家(2处)、敬老院32家、民办养老机构60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87个、村级互助养老点313个,养老服务床位9474张,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热腾腾的饭菜
暖胃又暖心
临近晌午,家住万州区教委家属院的陈婆婆还在看电视。万州区太白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后厨却烟火升腾,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曹宗明清洗好饭盒,便开始舀饭、装菜,准备送餐。
“陈婆婆,吃饭喽!”十多分钟后,陈婆婆家的房门响起一阵敲门声。今年80多岁的陈婆婆常年独居,没事就喜欢看看电视打发时间。听见敲门声,她起身开门,打开房门看见熟悉的面孔,她满脸笑意。“感谢你们哟,不管风吹日晒,都准时给我送饭来。”接过热乎的饭菜,陈婆婆满是感激。
在工作人员送餐过程中,不少订餐的老人都住在老旧居民楼里,楼层高还没有电梯,老人自己做饭,不方便也不安全。而助餐服务的开展可以说是解决了这些老人的吃饭难题。
“顿顿有肉有菜,每天还不重样,子女上班再不担心我了。”陈婆婆感慨地说,没想到现在的生活这么好!
与陈婆婆不同,有的老人喜欢到老年人助餐点就餐,图个热闹。“饭菜不够都可以加,经济又营养,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好,感觉像在自己家一样,很温暖。”一位在老年人助餐点就餐的老人说道。
“两荤一素一汤,我们的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比较软和,老年人容易消化。”太白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明星介绍道。
“每天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省心不少。”“营养又健康,经济又实惠,确实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一件大好事。”聊起助餐服务,老人们都赞不绝口。
据了解,万州区民政局牵头,在13个乡镇街道分批次布局设置老年人助餐点59个,建设万州特色大配餐系统,发展智慧助餐服务,实现“线上点餐付费、线下刷脸支付”,为700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8.4万余次。
居家上门服务
延伸养老院的温度
对81岁的邓邦萍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养老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等我走不动了,我的归属就是天援福利院。”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这也是邓婆婆心里谋划了好久的事儿,这也透着她对福利院的认可。
近年来,万州第二社会福利院(天援院区)将养老服务往外延伸,开展了助洁、代购等服务。像邓婆婆这样的独居老人,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自己一个人很难办到,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老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万州第二社会福利院(天援院区)的工作人员。“只要打个电话,工作人员都会及时上门为我解决困难,确实帮了我们大忙。”邓婆婆说道。
在福利院周边,不少老人都有助餐、助洁等上门服务需求。为了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去年,万州第二社会福利院(天援院区)争取区民政局支持,依托现有资源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或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多元化上门服务,让老年人能够舒心、安心地居家养老。
不只是万州第二福利院(天援院区),万州区不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也根据居家老人需求开展助洁、代购、助餐、助医等上门服务,力所能及地为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据了解,万州区民政局已在全市率先建立居家上门服务事项清单,和区医保局、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实现政策协同、资源统筹、结果互认,引导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达100%,27家养老机构为2300余名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6万余人次。
服务有温度
暖心守护“夕阳红”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住这里真的选对了!”今年94岁的张爷爷颇有感慨地说。
去年夏天,张爷爷因身体不适,在工作人员刘竹清的陪同下,前往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就诊。就在挂号时,张爷爷突然出现头晕、呕吐、站立不稳等症状,随即被送进ICU抢救。情况紧急,刘竹清立即向万州第二福利院(天援院区)负责人汇报了这一情况,征得家属同意后张爷爷立即住院治疗。期间,刘竹清全程陪伴在张爷爷身边,直至家属赶到医院。
“还好有小刘陪我去医院,要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这一次的经历让张爷爷对福利院的照护工作赞叹有加,“住在这里,我很踏实、很满意!”
张爷爷入住福利院已4年多,这里的日常生活有专人照料,各类功能室配备齐全,娱乐活动也很丰富,他对这里安全周到的养老服务很认可。“这里环境优美,干净卫生,饮食结构非常合理,工作人员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住在这里确实很温暖、很亲切。”聊起在福利院的生活,张爷爷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不只在福利院,万州区各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质量也在提升。大大小小的暖心故事时时都在发生,不胜枚举。近年来,万州区民政局积极推行社会化运营模式,采取“民建公助”的方式建成了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按照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思路,引进市内外养老服务企业建设运营,有效提升了万州养老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