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家门口的“康复港湾”!南川为精神障碍患者打开回归社会的大门
日期:2025-05-12
字 号:

在南川区,一场关于精神障碍康复的暖心实践正在重塑患者的人生。近年来,南川区通过 “服务阵地标准化、康复服务专业化、服务对象分类化、服务形式多元化” ,用专业与温情,为精神障碍患者打开回归社会的大门。


服务阵地标准化

家门口的“康复港湾”

南川区以“渝康家园”为依托,打造标准化的康复服务阵地。2024年,已在1个街道、10个乡镇的村(社区)中建立多个社区康复站点,预计今年完成3个街道、17个乡镇社区康复站点的建设,站点内配备专业康复设备,营造无障碍环境,让患者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心接受康复服务。

一位患者在“渝康家园”分享会上动容地说:“从前,我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忘了,如今,我知道这里有人在乎我。” 在这里,患者不仅能接受专业康复训练,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回访,跟进日常生活与康复进展,并组织社交活动,让患者充分感受集体温暖。

康复服务专业化

定制康复 “处方”

“每次参加活动都有新收获,感觉生活又有了盼头。” 患者的真实反馈印证着专业化服务的成效。南川区整合精卫中心、精防医生、社工和志愿者,组建“多对一”服务团队,为每位患者定制康复方案,涵盖服药管理、社交训练、心理疏导等多个维度。

手工技能培训、躯体管理课程、复发预防演练…… 患者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康复活动,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和接纳程度,消除偏见和歧视,营造了良好的康复氛围。

服务对象分类化

温暖多方延伸

南川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患者本身,还延伸至患者家属及社会大众。通过成立家属互助圈、举办家属培训会,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家属提供心理疏导与压力管理技巧,帮助家属更好理解、支持患者康复,进而更好照顾患者。

一位患者家属在参加完家属培训会后表示:“现在,社区居民见到我,都会热情打招呼,问我最近怎么样。” 这种社会支持的提升,既温暖了患者与家属,也为康复服务开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服务形式多元化

线上线下联动赋能

南川区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康复支持。患者可以利用线上心理测评、心理课堂等方式,随时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患者也可通过线下参与义诊、团辅、沙盘、“农疗”等活动,获得面对面的专业指导,缓解精神压力。

此外,南川区通过“同伴支持·共同成长”行动,让病情稳定的患者通过多个线上平台分享自己的康复故事,激励其他患者积极康复。该行动累计收获5.6万次点赞,有效扩大康复服务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自2023年起,南川区已为3325名在册患者提供规范管理服务,患者经康复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从个体康复到家庭支持,从专业服务到社会接纳,南川区“四化” 战略正汇聚成强大合力,让精障患者重燃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