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梁平:聚焦“心”需求 为特困人员幸福“加码”
日期:2025-05-21
字 号:

近年来,梁平区聚焦特困人员“心”需求,积极探索创新,采取改善照护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照护能力等举措,多管齐下为特困人员的幸福“加码”。


“居家服务+暖心关怀”

提升特困人员“幸福指数”

“谷爷爷,最近还好吗,今天我来帮您理发。”在双桂街道黄泥村8组,助老员赖银春一边为71岁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谷喜清围上围布,一边与老人耐心沟通,了解需求。

“帮我剪短一点,显得更精神。”在经过一番推剪、清洗后,老人换了个清爽利落的新发型,满意地夸赞道,“上了年纪腿脚不便,不用出门去理发店排队等候,坐在家里就能剪头发,真是太高兴了。”

随后,助老员还帮助老人整理衣物、生活用品和打扫房间,在房前屋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谷喜清表示,“他们来帮忙收拾屋子、陪我聊天,常常记挂着我,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据了解,自2024年7月以来,梁平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自理能力复核评估、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清洁整理、安全隐患排查、助医代购、心理慰藉等照料护理服务,实现为老服务“零距离”。

此外,梁平区还面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居家生日慰问、集体节日慰问、关爱帮扶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幸福指数”。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梁平区民政局联合双桂街道办事处、第三方服务公司来到黄泥村7组,为当月过生日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邓显才送去生日蛋糕和祝福,陪伴老人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日。

戴上生日帽,唱起生日歌,吃着美味的生日蛋糕,邓显才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今年68岁了,这是我过得最难忘的一个生日,非常温馨和幸福。”邓显才握住老伴的手,满眼笑意。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既要做好物质保障,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关怀。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办好特困人员‘解需暖心’实事,推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从兜底保障向‘幸福供养’转变。”梁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中照护+医养结合”

夯实特困人员“幸福根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在梁平区聚奎镇敬老院里,85岁的特困老人孙祥定正和几位老朋友围坐在一起,手拿话筒跟着音乐放声歌唱。

2015年,孙祥定老人入住聚奎镇敬老院,在这里不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照顾饮食起居,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还可以和老年朋友一起聊聊天、唱唱歌、锻炼身体,孙祥定住得安心、舒心、放心。

走进聚奎镇敬老院后院,地里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73岁的特困老人梁义德正在细心地除草、浇水,他表示,自己在平时就喜欢种种菜、养养鸡,生活过得很充实。

中午十二点左右,老人们坐上餐桌,吃着午饭。“今天中午有红烧排骨、酸菜鱼、清炒黄瓜,饭菜很可口。”孙祥定吃着荤素搭配的饭菜,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梁平区民政局不断强化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标准+专业”模式,在提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服务能力方面下功夫。一方面,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运营管理梁平区仁贤街道敬老院、聚奎镇敬老院等4个敬老院;另一方面,建成梁平区老年护养中心,通过打造医养结合供养模式,为全区失能特困人员提供专业护养服务,解决失能特困人员供养问题。

目前,梁平区将失能特困老人统一集中到区老年护养中心集中供养,为其提供基本医疗、康复训练、饮食照料、养老护理等基本照料护理服务,同时,对入住人员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确保他们住得下、住得好,得到专业照护。

“‘医养结合+专业集中供养’模式能够让失能特困老人享受到更为便捷、舒适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让他们实现‘幸福供养’。”梁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居家照料护理服务到暖心关爱服务,再到医养结合与专业集中供养,梁平区用一项项暖心政策、一件件惠民实事,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力度、有精度的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