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推行五项民政津补贴“免申即享”,探索大数据赋能提升民政津补贴申领发放的有效模式,实现民政津补贴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转变。
01 改革动因
工作中发现部分高龄老年人、残疾人因行动不便、信息获取滞后等情况,存在申报补贴不及时、现场申报困难、申请资料繁杂、享受待遇不及时等问题。为切实发挥民政津补贴暖民心、惠民生作用,大渡口区民政局会同区财政局、区残联等区级部门及各镇街,对高龄津贴、部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百岁老人慰问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五项民政惠民补贴实行“免申即享”,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走访”的方式,强化主动发现、上门服务,推动实现民政惠民补贴免申请、零跑路。
02 改革举措
多跨协同,精准发现对象。建立民政、残联、公安及镇街数据交换机制,定期比对核实辖区人口户籍、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基础信息,筛选发现符合政策条件的对象,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对数据比对结果存疑的,镇街通过在线视频或线下走访等方式对疑似对象做进一步的核实确认,防止错发、漏发等情况。
取消申报,主动上门服务。全面取消五项民政惠民补贴申报程序,根据数据比对情况,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告知符合条件的群众其享受的补贴政策明细,并现场发放告知书,收集接收补贴的银行卡号,经后台报审后发放相应待遇,群众无需书面申请和提供任何纸质资料即可享受。
做好衔接,保障群众利益。针对“免申即享”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少数符合条件对象在原政策周期内未及时申报、未享受待遇等问题,根据不同情形,分别给予了一定期限的追溯政策,最大限度保障高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利益。
03 改革成效
群众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免申即享”实行后,群众一旦达到民政惠民政策享受条件,无需申请即可享受相应待遇,改变了民政惠民政策原有的“被动申请”模式,解决了部分群众因行动不便、申报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待遇享受滞后问题。目前,大渡口区五项补贴在册人员13700余人。
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免申即享”实行后,加强了镇街、村(社区)主动服务力度,实现民政惠民政策由“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转变,大幅提升了民政惠民政策的便民性、普惠性。今年以来,大渡口区民政人员通过主动上门服务,新增纳入高龄老人650人、残疾人92人。
基层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免申即享”实行的前提,主要是通过多跨协同和大数据比对,有效减少发现对象不及时的问题,降低基层工作人员单纯依靠入户走访等传统方式带来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