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童心相伴’的课堂,在这里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在云阳县咏梧社区的活动室里,14岁的小艺脸上的笑容像被阳光晒透的花。谁能想到,一个月前,她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劝说的家人喊:“我不想上学,我想去学化妆挣钱!”
“颜主任,求你去看看小艺吧,这娃把自己锁了三天,饭都不吃!”咏梧社区儿童主任颜芙苹接到小艺奶奶的电话时,老人的声音带着哭腔。赶到小艺家,奶奶正对着紧闭的房门叹气:“她爸妈在外地打工,视频里劝她,她就摔手机……”
颜芙苹没急着敲门,而是从手机里翻出“童心相伴”活动的照片,隔着门缝轻声说:“你看,上周社区活动搞手工课,有个同学用黏土捏了梯城的石阶,她说要先学好数学才能捏对称呢。”门内静了片刻,传来开锁的声音。
小艺红着眼圈坐在沙发上,小声嘟囔:“我想出门挣钱,爸妈只会问分数,根本不管我开不开心……”原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妈妈、爸爸每次通话都绕不开成绩,积压的孤独让她想用“辍学”反抗。
颜芙苹拉着小艺的手,翻开“童心相伴”的心理辅导手册:“你看,这里说每个人都需要被关心,就像花需要浇水。你爸妈不是不关心,只是不知道怎么说。”她带着小艺参加“童心相伴”的团体活动,在沙盘游戏里,小艺慢慢摆上“家人”“学校”的模型;在分享会上,她终于说出:“我其实想让爸妈知道,我很想他们。”
颜芙苹还联系上小艺父母,用“童心相伴”项目里的“亲子沟通指南”教他们:“每天花十分钟,问问孩子今天开心的事,比只问成绩管用。”一周后,小艺爸爸请假回来,没提上学的事,只是带她去梯城,说:“爸以前总急着让你读书,是怕你以后吃苦,以后咱每天聊聊学校的事,行不?”
如今,小艺不仅回到了课堂,还成了“童心相伴”活动的常客。看着她在“小小演说家”比赛里讲梯城故事时自信的样子,颜芙苹知道,“童心相伴”播下的理解与关爱,已经在孩子心里扎了根。这束温暖的光,正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