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改革进行时丨奉节:构建“三端三变”新机制 筑牢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保障网
日期:2025-11-17
字 号:

奉节县现有留守儿童4808名、流动儿童1298名、孤儿7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70名,受家庭监护缺位、情感支持弱化等影响,困境儿童心理风险凸显,且基层服务队伍专业能力不足。

作为全市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区县,奉节县直面传统服务中“发现滞后、资源分散、干预单一、爱难入心”等痛点,创新构建“前端主动发现、中端精准干预、末端多元守护”的“三端三变”工作机制,融合政府主导、专业支撑与基层落实,惠及各类困境儿童超5000名。


织密“前端预防网”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

聚焦风险识别滞后、信息孤岛等问题,构建多维度预警体系,实现风险早处置。

“数据找人”快速发现。由民政牵头,联合公安、教育等22部门成立权益保障工作小组,建立“日推送、周分析、月研判、季动态、年汇总”数据共享机制,共享医保、残联等关键信息,累计推送潜在风险儿童信息80余条,推动“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

“网格排查”全域覆盖。在392个村(社区)组建“1+2+1+N”儿童综合服务队伍,推行“周末入户+错时服务”,完成5150份儿童动态档案建档(含困境儿童598份、留守儿童4552份);推广“渝童守护”APP上传走访记录,实现过程可追溯。

“专业评估”科学画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采用“动静结合”评估法。动态评估通过访谈、亲子互动游戏观察行为反应,静态评估运用MHT量表、绘画测试等工具,累计为600余名困境儿童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

“救心热线”全时响应。设立“诗城未来·童心相伴”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配备10名专业人员值守,构建“热线发起—多端联动—闭环处置”机制,1小时内响应介入,累计处置心理危机120余例,校园欺凌主动报告率提升47%。

创新“中端干预法”

变粗放救助为精准施策

破解干预手段单一、专业性不足等问题,首创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四色式分级”定策。建立“四色”分级标准:“绿”(健康)定期随访,“蓝”(不良)线上线下辅导,“黄”(障碍)实施“1+1+1+3”兜底干预(1名咨询师+1个妈妈团+1名儿童主任+3周密集服务),“红”(疾病)启动“专家督导+医疗转介+爱心陪护”机制。累计个案服务1826人次,成功转介12名重病儿童,家庭关系改善率达78%。

“游戏化筛查”破冰。打造“游戏化筛查+场景化干预”模式,通过“击鼓传花+问题盲盒”等玩偶互动游戏,在轻松氛围中暴露亲子矛盾。引导80%参与家长主动关注孩子心理需求,超60%儿童首次表达真实困扰。

“组合式陪伴”滋养。组建跨专业“成长陪伴团”,依托县未保中心及乡镇“七站合一”综合体,开设免费兴趣课堂,举办托管营、职业体验等活动150余场次;联动老年大学开展“祖孙共读”,实现“一老一小”双向滋养。

“觉醒式家教”赋能。开展“家庭教育觉醒讲座”,运用“心理宣泄墙”“勇气存折”等工具,结合案例引导家长反思;建立监护人赋能社群,推送“一分钟心理课”短视频,覆盖400余人次。

构建“末端守护圈”

变单一保障为多元关爱

聚焦保障碎片化、可持续性弱等难题,整合多元资源,构建长效关爱生态圈。

“公益联盟”聚合力。成立“渝童守护·诗城未来”公益联盟,整合社会组织、商会、高校志愿者等力量,实施“星光”孤独症关爱、“微光”微心愿等6大品牌项目;布局71个“心灵成长社”,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主题活动,累计服务儿童1.8万余人次。

“多元基金”强支撑。整合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资源与慈善力量,成立困境儿童关爱帮扶专项基金;通过公益慈善集市募集善款170余万元,重点资助重病、重残及低收入家庭儿童,“建虎助你成长”项目为326名儿童提供至18周岁的持续资助,累计投入资金260万元。

“队伍赋能”提能力。实施“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赋能倍增计划”,对425名儿童督导员、392名村(居)儿童主任开展专题培训33场;评选“最美儿童督导员”10名、“最美儿童主任”30名,建立“1+1”导师制及线上答疑平台,强化专业支撑。

“阵地升级”优服务。提质升级“县未保中心—镇未保站—村(居)儿童之家”三级阵地,在33个乡镇构建“七站合一”综合服务体,提升服务可及性60%;引入心理放松舱、互动沙盘等智能设备,增强服务专业性。

“多方协作”提质效。联合县教委为2.7万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阳光成长”讲座446场次;畅通民政、教育、卫健转介通道,2025年已累计开展团体辅导57场、个案管理10例,服务儿童424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