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菩提山
日期:2024-02-01
字 号:

在长寿区北部新城,菩提山像一座巍峨的金字塔突兀而起,耸立在现代化城市的边沿。每当夜晚来临,钟声响起的时候,圣灯的光芒洒向山下的人间尘世,人们仿佛置身于佛光中。

菩提山,长寿的文化圣山,传说因佛教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到此弘法而得名。菩提山孤峰耸峙,庙宇庄严,以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为灵魂,集禅修礼佛、祝寿祈寿、休闲度假、登山健身于一体。景区中,菩提寺庙、菩提圣灯、菩提古镇三大景点尤为引人入胜。山顶中凹,似一盂仰置。山上筑寨,寨中有庙。寨上井水永不枯竭,其味甘美。北宋初叶,寺庙初创,至今已逾千年。菩提山的丛林,民国时期已被砍伐殆尽。后山寨和庙宇拆除,重建后满山果树成荫,花香鸟语。

明代正德丁卯(1507)春二月,县进士戴锦认为“东则日出而光临曰晶(县东有晶山),西则日入而光射之曰皛(xiǎo)。皛、晶二字实天造使然,若山名菩提,无其意义,应更名为皛山”。

从此,菩提山又名皛山。戴锦游山后赋诗一首,诗云:

天畔浮光结一山,山巅佳气动江关。

云牙漱雨寒仍碧,石发梳青老未斑。

策马拂烟寻胜迹,觅龙分水涤尘颜。

高名自应垂千古,岂在空门两字间?

相传达摩来此传法时,留下了“担子化三山”的传说。菩提老祖挑着担子路过此地,时值正午,于是放下担子,在黄桷树下摇扇歇息。因留恋此地美景,菩提老祖决定长居此地,然后双手一挥,那副担子变成了三座山:扁担变成了黄草山,两个箩筑分别变成了菩提山和皛山。

明朝末期,有僧人立铁柱于山巅,燃灯于柱顶,昼夜通明,这就是后来的菩提圣灯。其灯柱虽早已废弃,却留下“灯杆堡”这一地名至今。2014年原址修建了一座巍峨的圣灯塔,塔顶由莲花宝座、宝瓶、牟尼珠构成,并依循佛礼,不畏艰辛,行程万里,从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恭请圣火,将菩提圣灯重新点燃。迎来圣火的同时,还请来神圣的贝叶经永久供奉于山顶。贝叶经是在纸张发明之前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佛陀涅槃后,弟子举行了五次大规模的结集活动,把佛陀宣讲的教法刻在贝叶上,故称贝叶经。贝叶经完整记录了佛教原典,成为后来佛学的基础,也是研究古代东方哲学、艺术、历史的珍贵史料。

菩提寺位于菩提山顶,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前期的千年古刹,素有“达摩道场,禅宗真脉”之称,千百年来屡毁屡建。现庙宇面积4500平方米,全木结构,古制建筑,气势恢宏。寨门牌坊、山门殿、天王殿、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殿等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万寿天梯是菩提山的登山步道,共有1789级台阶。根据梯步排列的特点,结合人的生命过程,刻以19999个风格不同的寿字图案,诠释人类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内容集中国养生长寿智慧之大成,分为增寿、祈寿、悟寿、尊寿、高寿五个篇章,融合哲学、文学、医学等众多学科门类,构思巧妙,寓意深远。人们还可一边登山,一边饱览晏济元、马识途、张海、星云大师等名家书写的匾额楹联。

古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创造了独具内涵的年龄雅称,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万寿天梯从山脚到山顶的73梯,分成29段,将古人关于年龄的29个雅称,镌刻于台阶之间的平台之上,提醒和鼓励人们,登山如人生旅程,登得越高,人越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