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荣昌——施济桥
日期:2024-04-26
字 号:

施济桥

荣昌城西,濑溪河上,一座石拱桥静静伫立,这座桥就是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的施济桥。它是成渝古驿道的必经之地,在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发布的《重庆古桥地图》中,施济桥被鉴定为重庆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石拱桥。

重庆河流众多,所以桥也多。重庆最常见的古桥为石拱桥,各地乡间时常能见到,乌江上游、渝东南地区以廊桥著称,渝东北则多索桥。在重庆众多古石拱桥中,两座奈河桥和“三无桥”特别值得一提。两座奈河桥,一座是重庆人熟知的丰都名山明代奈河桥;还有一座是璧山县茅莱山上四孔石奈河桥,此桥建于南宋,至今保存完好。而“三无桥”是位于巫山县培石乡的三座石拱古桥——“无夺桥”“无伐桥”“无暴桥”,三桥均建成于1890年。究其得名,无夺指不夺农时、少征劳役,无伐指有德行不自夸,无暴指有功不显耀,均含警示世人尤其是为官者要重视民生、多为民做好事之意。三峡水库蓄水,“三无桥”均已易地复建保护。此外,在廊桥当中,最出名的是秀山的客寨桥。客寨桥长59.4米、宽6.59米,石墩木面,它是桥,也是集市之地、避雨休憩之所,具有典型的土家风格。

重庆究竟有多少座古桥?《中国文物地图集·重庆分册》共收录了重庆市现存的古桥近八百座,其时间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其中绝大部分为清代古桥,有七百多座。

荣昌城西濑溪河上的施济桥,又名思济桥,由北宋朝宰相文彦博命名为思济桥。桥长110.5米,7孔,每孔跨11米,石板铺面。与之差不多年代修建的还有涪陵马武镇的碑记桥。碑记桥单孔净跨14米,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仍保存完好,两桥均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思济桥桥不高,夏季涨水,常被水淹,行人通行不便。我们现在见到的施济桥是民国时期的桥面。思济桥桥面因为洪水被冲垮,大家集资修建,建成之后更名为施济桥;因每孔正中均竖有圆雕石狮一座,又俗称“狮子桥”。整个桥虽经维修,但是主体依然保留宋朝修建的基础,是不可多得的桥梁文物,不管是学术还是历史价值都极高。

史料记载,桥头曾立过一块石碑,上书“川东保障”四个大字。

清末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依赖淮盐的湘鄂两地无盐可食,清政府遂下令川盐济楚。当时,施济桥是川盐济楚的必经之地,它也是川盐入黔的必经之地,因此被誉为“川东保障”。这座古驿桥还是成渝交通运输纽带中的连接点,施济桥1929年用作公路桥,是成渝公路必经之桥。

“文化大革命”期间施济桥上的石狮被砸毁,并更名“工农桥”。1997年12月被其旁边新建的施济桥取代,新的施济桥为圆弧形,桥面高于老施济桥,可以通行汽车。古施济桥就成了只供行人行走的桥。

由于施济古桥二十年没有通行各类汽车,桥的两侧长满了绿色植物,其中一个桥墩上还自然生长了一棵黄葛树。

施济桥不仅位于交通要塞,也曾因其宁静秀美的风姿而颇获诗人青睐。“十里晚烟迷古渡,二月分明印长桥”,这是清代荣昌教谕谢金元对荣昌八景之一“虹桥印月”的真实描写,虹桥即是老施济桥。民国时期,著名的白屋诗人吴芳吉路过荣昌时,也曾写下了一首题为《施济桥》的诗篇,诗人这样形容施济桥的美景:“山水光辉映,吾行御空飞。不觉两岸远,但来天香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