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丰都——龙床石
日期:2024-05-07
字 号:

龙床石

龙床石位于丰都县城南水门子外的长江江心,常年潜于水面以下,只有冬春水枯时才露出水面。此处题刻最早始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长江重庆段水域中,隐藏着七大神秘的川江枯水题刻,即江津莲花石、巴南迎春石、江北耗儿石、朝天门灵石、涪陵白鹤梁、丰都龙床石、云阳龙脊石。这些枯水题刻之所以神秘,一方面在于其记录了千百年来的水文资料,珍贵无比;另一方面,它们十余年甚至几十年才出水一次,有的研究者甚至等了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其真容。

其中最著名的除白鹤梁外,就是江津莲花石题刻。历代文人在莲花石上留下的题刻,记录了南宋乾道中期至1937年间近八百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是重要的水文资料。历史上莲花石可考证的出水次数仅有十七次,1987年与2007年石刻曾两次出水。

而在白鹤梁石刻上题名的人多达594人。通过上面的题刻,可推断整个唐宋以来七十多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其最大的研究价值也正在于此。三峡蓄水后,已经没有很好的条件再对这些枯水题刻进行系统调查。所幸有较为科学的保护措施,留下了大批的资料。

关于丰都龙床石的考古资料极其有限,其原因也在于很难一睹真容。史料记载,每逢水位枯下的初春“龙抬头”时节,当地百姓就会到丰都龙床石上举行“拜龙床”的民俗活动。他们焚香秉烛,祈求保佑家中小孩成器成龙、长命富贵,同时也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云阳龙脊石上,当地民间也有举行修禊和占鸡卜的习俗活动。龙抬头的民俗活动有祭社神、起龙船、放龙灯、敲龙头、围粮囤、熏虫、拜龙、剪头发、烧炮等。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活动,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