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两江新区——照母山
日期:2024-05-22
字 号:

照母山

照母山是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小山脉。山势曲折蜿蜒、起伏平缓,有良好的天然植被,呈现出鲜明的丘陵山地自然风光,是一个集科研科普、休闲旅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照母山的地名来历有多个说法。

在清代《江北厅志》中,照母山被称为“照磨山”,志书中详细描述此山:“北三十里,高一里,横长五六里,冈峦起伏,俨若游龙。”

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四川省江北县地名录》中,照母山被称为“赵墓山”,书中认为此地为赵姓母亲埋葬之地。大概受此影响,1944年出版的《重庆市附近交通图》上,将观音桥与人和场之间的这座山标注为“赵母山”。

2001年,照母山森林公园开始修建。当时大竹林街道办事处为如何给公园命名犯了难。后来,办事处编撰了一本《竹林故事》,书中收纳了照母山与南宋状元冯时行的一段往事。

冯时行,原江北县洛碛人,南宋高宗时高中状元,得以与岳飞同朝为官。宋高宗赵构重用秦桧,推行与金国南北分治的政治主张,打算与金国进行和议。冯时行因不肯附和秦桧的和议主张被贬至黎州为官。

冯时行带着母亲和妻子前去赴任,途经大竹林,恰逢其母染病,冯时行便在照母山上结庐而居,为母亲养病。谁知冯母病情历时三月都不见好转,反而卧床不起。眼看上任之期将至,冯母与冯妻深明大义,劝冯时行赶快赴任,切勿耽误行程。冯时行百感交集,万分不舍地辞别妻母,留下妻子照料母亲,独自上路赴任。

不久后,冯母在照母山去世。冯妻将冯母葬于山上屋舍后院,并为冯母守墓三年。1159年,朝廷恩准冯时行回乡守孝。冯时行回到重庆日夜守孝,将结庐而成的山庄取名为照母山庄,照母山因此得名。

冯时行与照母山的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孝文化的推崇和尊重,也让照母山森林公园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孝文化。照母山森林公园主要分为溢彩林、思奇林、孝源林、孝德林、溯古林五个景区,有孝道、照母山庄、祈和坛、孝母泉、逐日坛、揽星塔、邀月阁、依照庭等38个景点。

公园在保持山林原貌的基础上着重打造孝文化主题,立于石梯旁的节孝牌坊古拙朴实、肃穆庄重。山顶之上的照母山庄依山而建,山庄院墙灰瓦白壁,给人古朴亲切的家园之感。山下的泉水终年累月涓涓长流,仿佛慈母亲恩,孕育照母山的青翠连绵。

照母山顶建有“照母山庄”,是依据冯时行结庐照母故事演绎出的孝文化建筑。山庄遍地种植萱草、孝顺竹、椿树等植物,在中华传统中这些都是寓意孝爱意义的植物。

照母山庄采用传统民居风格,庭、廊、楼、阁等形制俱全。屋顶的瓦头上,刻有阳文小篆“孝”字。用黄砂岩制成的柱础上,则刻有阴文所写的“孝”字。山庄各个地方的楹联无一不在宣扬“孝”“爱”。

在亲子乐园中,还沿汉字发展的时序设有12个石刻“孝”字,包括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同时铭刻孝经中的经典章节,宣扬孝文化。

照母山森林公园中还有“孝道”景点,是一条沿山而建的森林步道。步道在高差八十多米的登山台阶两侧栽植了香樟、玉兰、枫香等大树,形成了森林实景梯步,极具路穿林间、人行树下的森林韵味。

公园内还设有民俗文化展厅,展示当地农民捐赠的两百余套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包括一些贵重的古董瓷器、富有巴渝特色的民间大木床、博古架、藤椅等家具,以及当地农村千百年来一直在使用的生活用具和农具。

今天的照母山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区域内市民周末度假的热门之地。每到周末,上山登高、健身、亲子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