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
高家镇位于丰都东南部,距丰都县政府驻地25千米,区域总面积155.1平方千米。高家镇是丰都的“东大门”,是武陵山区的“出江口”,也是全国重点镇,因境内多高姓人家而得名。
高家镇历史悠久,最初建镇于明朝,是明清时期长江上游著名的商埠古镇,曾被载入过《中国名镇大典》。高家镇早在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镇内拥有高家镇旧石器遗址、关田沟墓群、玉溪新石器遗址、范家河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位于高家镇桂花村一、二社,分布面积一万余平方米,于1993年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三峡考察队发现。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露天遗址,这里出土的石制品在类型和制作技术上均具有华南旧石器特色,是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的早期代表。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证明了在十几万年前高家镇就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它的出现将重庆的旧石器文化时代向前推进了5万—10万年。
玉溪新石器遗址位于高家镇川祖路居委会柏林组,地处长江右岸的一级台地上,北临长江,东北靠玉溪沟。遗址分布面积八万平方米,横跨新石器时代及战国、商周、汉至六朝、唐宋、明清等朝代,于1992年三峡库区文物调查时发现。
玉溪新石器遗址具有时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分布面积大、文化堆积厚的特点,是研究巴文化起源、峡江地区古文化发展史、古代居住习俗等方面的宝贵实物资料。
关田沟墓群位于关田沟村,包括袁家岩墓群等,于1992年三峡水库文物调查时发现。三峡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后,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关田沟墓群先后开展三次大规模发掘,清理出汉六朝墓葬64座,出土陶、瓷、铜、铁、银、石器943件。
2001年,关田沟墓群中的袁家岩墓群发掘出的一件“汉代神鸟”引起了中国考古界的轰动。那是一尊融合了多种动物图腾符号的鸟兽尊,雕刻的神鸟双目圆睁、双翅展开,表现出鸟兽合体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这尊神鸟雕像与中原地区的龙图腾异曲同工,都是不同部族融合的见证,是一件具有典型巴渝文化特征的国宝级文物,现典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高家镇境内的桂花村旧石器遗址、玉溪新石器遗址、关田沟墓群以及范家河旧石器遗址,被列为1996年度重庆十大考古发现,是世界冶锌技术的发源地和长江流域人类最早居住地。考古界普遍认为,高家镇是“在长江流域打开的另一部可与黄河流域相媲美的中国二十四史”。
除了浓厚悠久的历史人文,高家镇内还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植被丰富,拥有森林资源12万亩,森林覆盖率51%。这里农业发达,拥有葡萄、草莓、西瓜等现代农业发展新名片。
镇辖境内的方斗山村因得天独厚的避暑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现已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避暑纳凉胜地”。金家坪村山香庄园、汶溪村山中来葡萄园、生态浪漫园等观光农业深受游客喜爱。
从前,高家镇的村民以种植玉米、红苕、土豆“三大坨”农作物为生,经济效益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捧三大坨,换个白馍馍。”近年来,丰都中小企业创业园布局高家镇,形成了肉牛、建材、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国家肉牛科技园区成功获批,是澳洲肉牛进口首批承接地。绿岛源、联盛等企业的建材、石材远销江浙沪等地。“明富”藠头等出口日本、韩国。
今天的高家镇,已建起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全县最大的仔猪良繁基地、全县唯一的藠头出口基地等,已种植花果桃800余亩、白茶200余亩。高家镇的城乡面貌变化日新月异,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