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东部,属重庆主城都市区,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接合部,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区、武隆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面积2942平方千米,人口111.50万。
涪陵区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境内长江横贯东西77千米,乌江纵卧南北33千米,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
涪陵区是中国榨菜之乡、重庆市级森林城市、山水园林城区。境内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美心红酒小镇、涪陵白鹤森林公园等名胜。涪陵榨菜作为知名特产,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名由来
涪陵古称“枳”,因古代原始村社共同体居民用枳棘之类的灌木围成村寨而得名。“涪陵”的由来传说颇多,尚无定论。其一说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枳,故名“涪陵”。其二说“涪”为沤水泡之意,引申为水流湍急,“陵”为大土山或丘陵,故名“涪陵”。其三说古涪陵治所在彭水壶头山下,“涪陵”或由“壶凌”讹变而来。其四说乌江古称涪陵水,因水得名。
据1995年《涪陵市志》载学者考证,涪陵置县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新莽时期,涪陵短暂改名巴亭。其后“涪陵”地名沿用至今,2100多年不变。
地名趣谈
涪陵位于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既有长江水的豪迈,又有武陵山的秀丽。这里自古就是川东重镇、商贸码头,还从来都不缺乏文化的浸润。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涪陵的调性,那就是多维。涪陵的多维,体现在经济上有榨菜工艺和高山花海的飘香,地理上有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闲适,文化上有白鹤梁和易学的厚重历史。
涪陵榨菜
小菜头的华丽转身
比涪陵这座城市本身更有名的当属涪陵榨菜。
榨菜的原材料是一种重庆人称为“青菜头”,学名叫作“茎瘤芥”的蔬菜。这种芥菜特别适合在地处北纬30度的涪陵种植,因为这里独特的季节气候和地理环境,它的根茎部分尤为发达。
相传清代时期,有一年涪陵的青菜头大获丰收,当地一家姓邱的农户因为吃不完这么多青菜头,于是想出将青菜头晾干腌制的办法。他们将大批的青菜头码上食盐,穿绳挂在树上自然风干水分。再找出一只做四川泡菜的陶坛,将风干的菜头放入密封。密封前倒上些高度白酒防腐,最后封坛,隔绝空气的侵蚀,以便储存长期食用。月余后,邱姓农户开坛查看,腌菜清香扑鼻,一种美味咸菜就此诞生。
公元1899年,涪陵商人邱寿安正式开始大规模生产榨菜。因涪陵位靠长江,所生产的榨菜几乎全部顺江运往了下游的湖北宜昌,随即又传播到湖北的沙市,在两湖一带很快打开了市场,形成知名度。
公元1912年,邱寿安的弟弟邱汉章将榨菜带到了上海,很快打开了上海市场,在上海成立了“道生恒”榨菜庄,成为全中国第一家榨菜专营店。
与此同时,榨菜的制作工艺开始外泄,制作榨菜从邱家人的独家生意变成了涪陵全境的产业,涪陵全境涌现出了大批榨菜企业。到1931年为止,整个涪陵的榨菜企业达200余家,同行业商家还组成了涪陵县榨菜同业公会,榨菜同业公会成为了当时涪陵商业“十三帮”之一。
产业链的形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