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武隆——土坎
日期:2024-09-19
字 号:

土坎

土坎位于武隆西北方,距武隆城区仅8千米,有武丰公路、渝怀铁路、乌江黄金水线穿越其境,村村通公路。

土坎很长一段时间为武隆县治所在地,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久武隆县治才搬迁到巷口镇。武隆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原名武龙县,明洪武十四年,易“龙”为“隆”字,隶涪州,属重庆府。清康熙七年,武隆县并入涪州,改设武隆巡检司。

土坎是指现南起简家坝、北至菜坝、西临乌江、东止现武丰公路边这块长约一千米、宽近两百米的平坝,土坎比乌江水面高出约三十余米。这里土地肥沃,深厚数丈无石头,这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乌江流域十分难得,这也许就是土坎成为武隆县治的原因之一吧。土坎相传为文翁命名,文翁为汉景帝末年蜀郡守,他重视水利建设,大力兴办教育,但是对于土坎之名是不是文翁所命,现在还存在不少争论。

土坎的发展离不开乌江,又因乌江而形成了特有的码头文化。明清时期,川盐入黔,乌江上舟楫往来,码头商贾云集,乌江成为名副其实的“舟盐古道”。得益于乌江水利之便,土坎曾经是武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2016年7月,渝怀铁路二线工程开工建设,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老武隆县城遗址(土坎镇五龙村)进行了抢救性调查和发掘。调查共发现汉至明清时期的文物点13处及清代碑刻4块,清理汉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遗迹20座。文化遗存主要可分为东汉至六朝、宋代、明清三个时期。这次发掘进一步凸显了乌江作为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通道作用,反映出因盐业开发形成的乌江沿线社会面貌和商贸活动。

清理中还发现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及明清时期武龙县的遗址,该遗址南临乌江,北倚太太堡,分东西两部分,明朝修石拱桥一座,作东西城区通道。东城长600米、宽200米,建下街、后街、枇杷街;西城长400米,宽100米,修筑有铁炉街。东城西城总面积2.5万平方米,现存桥柱基、井台、狮1对、石碑3块。明清时期遗址中城内道路、桥梁、排水设施、墓葬区、寺庙宫观等遗存则勾勒出了武隆县城及武隆巡检司的大体布局与功能分区。而一批清代碑刻及清代金单簿文书的发现为确认清代武隆县城位置、盐运道路、租佃制度、石达开入川路线、民间丧葬仪式等提供了重要的文字材料。

土坎作为乌江上的一个节点,有着与乌江岸边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风景。土坎前的清水溪源出仙女山,溪水由高处落入乌江,淙淙有声,如演奏乐章,下游一带则地势平缓、安静。这与土坎附近的关滩形成鲜明对比。关滩古为乌江险滩之一,河中乱石横陈,江水撞击乱石声如雷鼓,好似千军万马过关。1703年,重庆知府陈邦器路过此地,叹其险峻雄奇,遂题“澎湃飞雷”四字镌刻于大石上,至今刻字仍在。

土坎的和尚崖是一座连绵三公里多的崖峰,其正面是刀劈斧削般的悬崖峭壁,离下面平地高近五百米的部分,无论远看、近看、正看、侧看皆酷似一尊肚凸腰圆、体态丰盈、笑容可掬的大和尚。在和尚崖左右不远处,各有一状如香炉的山峰,山峰雨后烟雾缭绕,犹如燃烧的香烟冉冉而升。

土坎苕粉声名远播,它选用本地产优质红薯,经刮皮、粉碎、过滤提炼后制成,晶亮透明、久煮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