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潼南——仙音古韵伴禅声
日期:2024-12-11
字 号:

简介

潼南位于我市西北部,东邻合川,东南连铜梁,南接大足,西南接四川安岳,西邻四川遂宁,北环四川蓬溪,面积1583平方千米,人口68.81万。

潼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诞生了革命先驱杨闇公、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解放军上将杨白冰等时代伟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陈抟、明代重臣吕大器、清代廉吏张鹏翮、川剧大师廖静秋等历史文化名人,传承了太安鱼、狮舞、扯扯灯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养了红色、廉政、家风、非遗等优秀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地名由来

潼南区曾名“东安县”。建县创议于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元年(1912)二月,经四川军政府批准,乃正式建县。由蓬溪拨出东乡,遂宁拨出上安、中安、下安三里为新县辖地,县名定为“东安”,取东乡与上、中、下安里联合设县之义。1914年,因东安县与湖南、广东等省县名重复,故以本县设于梓潼镇,归潼川府辖地,居府之南,改称潼南县。2015年6月,撤销潼南县,设立潼南区,地名至今不变。

地名趣谈

潼南从地理上来说,更偏向于四川盆地的特征。涪江与琼江两江穿境而过,浸润出丰富的物产资源与人文历史。潼南的当地民俗特点,也更倾向于以盆地为主的四川民俗,这里的人们崇尚吹打乐器,爱听滑稽喧闹的传统川剧,喜爱热闹的舞龙、舞狮等民间表演艺术。这里走出了道儒祖师陈抟,走出了川剧大拿廖静秋,走出了革命先烈杨闇公;这里汇集了道家仙音、佛家禅音、杨氏古韵和“打莲箫”、川剧、女子舞狮等传统舞艺,是不折不扣的音韵之乡。


崇龛古镇

陈抟故里寻仙音

对于历史,人们通常喜欢将其分为“正史”与“野史”。中国古代有许多接近神话的传说人物,这些人物在正史中通常并无记载。而陈抟老祖或许是一个例外,他是正史记载中最接近“神仙”的唯一。

陈抟,晚唐至北宋年间人,字图南。陈抟的号很多,且大半由中国古代当权者赐赠。陈抟自号“扶摇子”,取自《庄子》一文;赐号有“清虚处士”“白云先生”“希夷先生”等。

关于陈抟的故里,一直以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来自记录北宋杨亿言行的《杨文公谈苑》,称“陈抟,谯郡真源人,与老聃同乡里”,即河南省鹿邑县。另一种说法源自北宋李宗谔编的《祥符图经》分册《普州图经》,称“陈抟,字图南,崇龛人”,即重庆潼南崇龛。这个争议直到今天都无法得出定论。

潼南人相信崇龛才是陈抟真正的故里,认为陈抟故里在河南的说法有些牵强。无论是张方平的《乐全集》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采用这个说法的原因皆为陈抟晚年修行于华山。而史实记载陈抟入道时第一处选定的修行地址,却是武当山九室岩。且陈抟在他所著的《易龙图》的自序中,也称自己为“西蜀崇龛人”。

陈抟的形象在史料记载里是一位儒家隐士,说他四五岁时在河边遇青衣妇人以乳哺之,此后聪慧过人,史学百家一见成诵。后唐时陈抟参加过一次科举,榜上无名后转而学道,修行于武当山九室岩。

后周周世宗信奉道家,为充盈国库,举国寻找点石成金之术。有人将陈抟之名报于世宗,被世宗召见。

陈抟与周世宗密谈国事长达一月之久。其间世宗向他寻求点石成金之术,陈抟回答道:“君为一国之主,已经做得很好了。国库空虚是因为连年征战,你只要养精蓄锐,专注于治国之策便可解决,何必将精力浪费在这点金之术的无稽之谈上呢?”

周世宗对陈抟大为欣赏,力邀他入仕为官。陈抟坚决地辞谢,并说“自己不过是一名远离尘世的普通道人,既无仙法也无能力。世宗若真心赏识自己,便请让自己隐居山林过闲适的生活”。周世宗于是派人送他回去,每每当地官员入朝,都托他们给陈抟带去茶叶、布匹等生活物资为礼。

北宋时,陈抟隐居华山修行。宋太宗赵光义也曾两次召见陈抟向他请教国事。宰相宋琪与其他大臣不理解,宋太宗便解释说:“陈抟是真正的隐士高人,他不为名利、独善其身,他自称经历了五代离乱,年纪近百,我认为他的看法值得一听。”宋琪与其他大臣于是也将陈抟召来相见,故意要他传授长生不老之术。

陈抟笑答:“我只是一名山野隐士,哪里懂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就算懂,对这世道又有何好处呢?如今天下太平,圣上又是如此一位明君,正是君臣上下同心治理国家的好时机。在这样的时候去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呢?”

宋琪等听罢,对陈抟大为赞赏,不仅派人送他回去,还向华山当地官员嘱咐,以后陈抟若有任何物资之需,由当地政府一应满足。

史料记载陈抟的两次对答都充分表明,陈抟对于朝局的判断是精准的。他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权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劝诫当权者不要寄希望于寻找捷径,而是应从自身做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他还能敏锐察觉到问询者的用心,用一种智慧的方式来应对对方设置的陷阱。这种集儒道二学所成的大智慧,确实配得上他世外高人的人设。

在民间传说里,陈抟又有另一种形象,传说中的陈抟具有未卜先知和点石为金的“神仙”能力。

第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发生在华山。说宋太祖赵匡胤还是一名军中小将之时,路过华山,听闻山上有道人陈抟棋艺精湛,于是上山求对弈。二人对弈三局,前两局各有输赢。到第三局时,陈抟眼看就要输了,却将衣袍覆于棋盘上,对赵匡胤说:下棋不能没有彩头,不如赌上一局。

赵匡胤无以为注,顺手一指华山,说道便以此山为注。陈抟却不以之为戏言,认真接受了这个赌注。其实陈抟心里已经算出赵匡胤将来必是九五之尊的身份,所以才等着赵匡胤说出这句话。棋局继续,五步之内,陈抟强扭败局,大获全胜。事后赵匡胤复盘棋局,发现自己无论怎么落子,都必输无疑。

赵匡胤登基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华山赠于陈抟。陈抟体恤华山百姓,免除了华山周边所有人家的赋税。这就是“五步定华山”和“华山无赋税”的传说。

陈抟被称为“一睡成仙”,据说睡觉是他独特的修行方式,通常一觉睡醒,身上已经积满了尘灰。传说中彭祖活了800岁,而陈抟一觉千年,醒来问彭祖,彭祖已经升仙。

还有一个故事来自崇龛。在崇龛境内有一处八角古井,古井旁住着一户孤儿寡母的人家。陈抟途经此处,见这户人家家境艰难,于是衣袖一挥,将井中凉水变为醇香白酒。儿子靠着卖酒,渐渐改善家境,母子俩的生活宽裕起来。

过了几年,陈抟再经此处,遇见卖酒的儿子,便向其打听近况。小伙说日子过得不错,但若是能再有酒糟喂猪就好了。小伙子向陈抟提出要求,希望陈抟再为他变一个能出酒糟的猪槽。

陈抟大怒,斥责小伙子贪念过重,有了美酒还想要猪槽。伸手一挥,井中香酒变回了凉水,留诗一首,拂袖而去:“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凉水变酒卖,还嫌无酒糟。”

在今天的崇龛镇西郊的会仙桥下,的确有一口八角古井。穷人卖酒的传说已经无从考究了,但这口井在当地也算是颇有神奇之处。千百年来,这口井的井水从不枯竭。1978年潼南百年难遇的大旱,连琼江都枯见河床,城中枯井四现,而这口井也始终出水如常。

陈抟在易学爱好者眼中,不是隐士也不是神仙,而是理学的开创大家。他的一生,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易理、易象著作。后来的理学大家邵雍、邵伯温父子,朱震等人的理学研究,都基于陈抟的易理而来。

今天的潼南崇龛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油菜花乡,在规模宏大的油菜花田里,有一处以菜花和麦苗为介质绘制的巨大太极图,如同“麦田怪圈”一般刻画在花海中央,是崇龛人对一生传奇的陈抟老祖表达的纪念。

双江古镇

杨氏民宅访古韵

潼南双江镇,是一座至今仍保留着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古韵小镇,是重庆的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第一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这里和全国大多数的古镇以一条主街为干道的风格大不相同,双江古镇的街道呈网字化结构铺就,主街与支街交错并行,区别不甚分明。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两旁,全是错落有致的深深庭院,行走在这里,时常会迷失方向,不知身在何处。

整个古镇上遍布清代庭院,有著名的“禹王宫”“杨氏民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邮政局大院(杨闇公旧居)”“长滩四知堂(杨尚昆旧居)”等。其中,杨氏民宅是我国至今保护最完整、规模最宏伟、最具民俗特色的四川清代民居。

杨氏民宅共有院落四进,共计51间房屋厅堂,大小天井10个,光是院中大门就达108扇,精美雕花门窗300余堵。整个院落从动工到竣工,用时12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称其可与北京什刹海贝勒府第媲美。

大宅主人杨守鲁是清朝双江首富,也是前国家领导人杨尚昆的堂伯。作为杨氏一族的族长,杨守鲁以一己之力,打造了潼南双江杨氏的饱学世家。他早年曾考为清贡生,却无意仕途,一心经营家族生意和主持地方事宜。尤其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关注有加,不仅提供万卷藏书供族中后辈阅读,还开办杨氏私塾,聘名士为后代讲学。

他经营“杨三泰”盐号和“川源通”商号,积极联姻政界,在川东盛极一时。对于家族利益分配,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分家时便提留族产,作家族公益经费。他开办永绥小学,设立大学留洋助学金,使杨氏族人后辈人人有机会前往先进地区与发达国家学习。

在他的培养下,杨氏一族后辈崛起,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革命先烈杨闇公,曾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书记,在“三三一”惨案中不幸牺牲;国家领导人杨尚昆与杨白冰兄弟,一个曾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个曾进入中央政治局出任委员。

杨守鲁自家一族,长子杨筱鲁曾任江苏金坛县知县,儿媳陶香九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出版诗歌专集的女诗人;次子杨稚鲁曾任四川丰都县知事,以副修之职完成了第一部《潼南县志》;长孙杨肇沂,曾任北京地方检察厅奉天高等审判厅推事;次孙杨肇熉是潼南第一个获得法国博士学位的人,回国后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上海法政大学校长等职;四孙杨肇燫,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杨氏家庭的其他子孙,很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出类拔萃。潼南双江杨氏,传古代之家风,行当代之雅韵,乃当之无愧的饱学世家。

大佛寺

涪江岸边听禅声 

大佛寺位于潼南城西的定明山下,始建于唐代,称“定明院”,后因宋代时在寺内依山凿建一座大佛造像而更名为“大佛寺”。

潼南紧邻大足、安岳,五代时造像匠人因躲避战乱入川,会聚周边一带,于同一时期在大足兴起石刻之风。潼南与安岳也有石刻造像之风气,大佛寺便是其中的一处代表之作。

旧时人们喜欢在临江位置的摩崖上雕刻佛像,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便是如此。这样做是因为水系发达之地常有水患之害,雕刻大佛寄托着人们以佛法镇压水患的美好愿景,潼南的大佛寺亦出于此因。就在七檐佛阁左侧的崖壁上,现今仍能看到七个年代的洪水标记线和题刻,皆为明、清不同时期的洪水水位记录。

潼南大佛寺现有大佛阁、观音殿、玉皇殿、鉴亭等四座木结构古建筑,为佛、道融合的造像作品。大佛的头和身成像年代相去甚远,佛首为唐代时所造;佛身从北宋建到了南宋,历时26年。后明、清、民国时期,先后为大佛四次重装金身,才呈现出今天所见金光灿灿的大佛。

大佛寺是历代文人墨客过往潼南时必到打卡地,在沿江的丹霞绝壁上,至今保留着他们镌刻的题记、诗咏、碑碣和相关造像。在丹霞绝壁的最左边有一怪石,人称“鹰岩”,据说站在岩前屏息宁神,就能听到石缝中传来僧人诵经的绵绵“海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