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事关“一老一小、一困一残”民生政策 这场新闻通气会为您解答→
日期:2024-12-18
字 号:

12月17日,市民政局召开第四季度民政政策新闻通气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东海出席通气会,介绍市民政局出台的一系列民生政策相关情况。

余东海介绍,今年10月,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等群体现实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民生政策,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聚焦“一老”

破解养老服务人才“荒”

在“一老”方面,市民政局联合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印发《重庆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7万人,女性1.3万人,占比76.5%。其中养老护理员1.2万人,80%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持证率52%。当前,养老护理员队伍总体存在劳动强度大、平均年龄大、心理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职业认同低“三大三低”状态,养老护理员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问题突出。

《方案》从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人才培训培养、完善专业人才政策、优化养老岗位配置、破解人才发展瓶颈、强化人才管理激励等六个方面回应社会需求,明确工作举措。将开展养老护理员“新八级工”试点,培养更多高级别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建立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

同时,将养老护理纳入专业职称范畴,制定专业职称评审办法,组织开展养老照护职称评定工作。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作用。

此外,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到2027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认证率达到60%。着眼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以发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聚焦“一小”

助力残疾孤儿回归家庭

在“一小”方面,市民政局联合市教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病残孤儿回归家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育保障和康复救助服务等四个方面给予市内病残孤儿回归家庭有力的政策支持。

新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鼓励社会家庭收养残疾孤儿。收养残疾孤儿的收养人可申请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按照目前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收养家庭每个月可以领取1625元。

《通知》在现有政策上突破创新,由鼓励收养残疾孤儿拓展到病残孤儿。此外,《通知》对病残孤儿概念进行了界定,明晰了相关病种,还从送养、收养评估、收养登记、户口迁移四个方面明确了要求,对支持保障措施和延续保障条件进行了明确,在协调推进、跟踪回访、抓实服务方面加强综合保障工作。

被收养的病残孤儿年满18周岁后就读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大专、本科的,继续发放基本生活费至完成学业。退出保障后,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相关待遇。

聚焦“一困”

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在“一困”方面,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方案》,明确在全市各区县全面建设集资源整合、救助工作、惠民有感于一体的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形成联合救助服务机制,推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迭代升级发展。

目前,全市已建成29个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链接社会组织机构226家,整合慈善等社会资源258项,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88个,初步培育了“千眼发现千手扶助”“铜心善援”“情暖边城”等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惠及困难群众116.76万人次。

同时,市民政局会同11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确定低收入人口范围,建设“渝悦救助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健全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聚焦“一残”

残疾人“两项补贴”再提标

在“一残”方面,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残联联合印发《关于调整2024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的通知》,明确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0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

此次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的提高,有助于缓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助力残疾人康复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措施。2024年,共发放“两项补贴”4.7亿元,惠及50.6万残疾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政局为做好残疾人基本权利保障,累计“跨省通办”229件次、“全程网办”1.57万件次、“残疾人服务一件事”2.7万件次,满足残障人士便捷化办事需求。

同时,投入3300余万元实施“精康融合行动(2023—2025)”项目,区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100%、街道85%、城市社区71%、乡镇36%,5万余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家门口”社区康复服务,800余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出台培育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政策42项,巴南、永川、大足3个试点地区完成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评估验收。

通气会上,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儿童福利处、社会救助处、社会事务处分别围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病残孤儿收养、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残疾人服务工作等内容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