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耶
石耶镇位于秀山县东南部,距秀山县城约16千米,319国道、304省道和梅江河横贯境内。
与秀山的大多数乡镇一样,石耶镇的地理环境属于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地带南段,整个地貌为低山丘陵区。武陵山丰富的地热资源眷顾着石耶镇,使它成为秀山少数几个拥有温泉资源的乡镇之一。
石耶镇的温泉地热资源丰富,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浮珠泉。浮珠泉位于野人洞出口处,这里的温泉恒温35.5℃,日涌水量达887吨,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沐浴能使皮肤润滑。1993年,石耶镇在此建成浮珠泉温泉度假山庄。
关于浮珠泉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军驻扎秀山,军长李延年派温团长驻石耶。1938年至1943年,日军飞机对重庆全域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疲劳轰炸,野人洞就成为了天然的防空洞。
为躲避日机轰炸,李延年命人将弹药辎重藏于野人洞内,又从秀山城运来城墙条石,在温泉泉眼外修建了三间洗澡室供军民沐浴,命名“浮珠泉”,并题打油诗一首,刻碑纪念:“石耶浮珠好温和,未许杨妃解裙罗;欲待英雄齐聚会,看谁为国伤疤多。”自此浮珠泉便闻名遐迩。
这个故事里的野人洞,则位于西大居委会岩坪组,由几个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溶洞组成。野人洞几处洞口皆位于高山峭壁之上,需攀爬方能到达,溶洞深达近万米,洞内钟乳垂悬,冬暖夏凉。
关于野人洞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当地的土家族曾有穴居习惯,这些洞穴就是土家人以前的住所;还有人认为,在数百上千年前,有先人攀绝壁入洞,在洞内炼硝;另有一些人认为,这些洞可能是古代先民存放崖葬棺木的地方。
1998年峡谷下游修了水电站,因蓄水导致水位升高,有渔民划船经过时发现了离水面不远的洞穴,野人洞这才被发现并逐步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出来。如今的野人洞已经成为观光探险旅游的景点。山上有回龙寺、莲花山、尼姑庵遗址,还有清代苗民抵抗官兵修建的古城墙遗址。
距石耶集镇约2.5千米的沙刀湾河河边,有一个当地人称“半边街”的青龙村。青龙村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的河边曾有个小码头,是附近几里地的货运物资集散地,久而久之形成市集,人称“半边街”。
半边街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窗格、横枋等雕工精细,为防火还配有风火墙。街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要数黄家大院,黄家大院占地面积20余亩,内有24个四角天井错落有致,为清古建筑群,后因火灾被焚毁,现仅存围墙、主楼等遗迹。1938年因安徽沦陷,国立第八中学辗转内迁至湘西、川东一带,其中高一部于同年秋落户青龙村黄家大院。
离黄家大院不远,便是横跨沙刀湾河的石耶青龙桥。以前的沙刀湾河,夏天易发洪水,而冬天河水则接近干涸,要么旱要么涝。因为货物运输的需求,人们打算在上游的半边街修建码头,河水时旱时涝可不行。
从前的人迷信,认为河水时旱时涝是妖魔鬼怪作祟,于是大家纷纷筹钱请来几位石匠,花了几个月时间雕出两条青龙石像放入水中。却不想自那以后这里的水面变得平静,竟真的实现了全年通航。为了纪念龙神,当地人在此地筑桥,取名“青龙桥”。
清乾隆、嘉庆时期,秀山爆发苗民起义,石耶青龙桥就是当年起义爆发的地点。今天的石耶青龙桥作为苗民起义遗址,已经成为秀山的重点文物,得到了保护。
温泉、老街、古桥、文物,石耶镇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多彩,再加上野人洞的神奇传说与神秘色彩,石耶镇以一种特殊的魅力从众多乡镇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