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视察,赋予重庆新使命、新定位。一年来,重庆民政系统积极践行使命,从养老照护到兜底保障,从殡葬服务到公益传递,持续以坚实的脚步、温暖的行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创新“4+1”照顾服务模式,打造“院长课堂”“院长陪餐”等特色服务,推进护理服务质量专项行动、餐饮服务“90”行动,让广大休养老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特困人员服务上,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精研供养护理流程,让关怀精准直达,为社会老人休养提升生活品质,医疗康复领域拓展项目、强化团队,为健康护航。一系列有力举措成效显著,服务质量飞跃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不断攀升。
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突出党建工作与养老业务深度融合,深化创新“红心向党·爱满三福”为老先锋党建品牌,持续强化兜底保障职责和专业照护能力,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开展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升级工作,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除各福利院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外,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也发挥统筹作用,以“等级评定”推动养老服务升级。2024年,53家三星级及以上养老机构、10家三叶级及以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脱颖而出。“寸草心・守护者” 行动为1800余个失能失智家庭排忧解难,老年社会工作赋能公益行动惠及7000余人次,构建起全方位养老服务网络。
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全市民政系统多维度发力,不仅在养老服务上创新突破,还在兜底保障、心理健康服务、殡葬服务优化、福彩公益事业等方面积极作为,全面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在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中,全市民政系统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救助效能。市低保中心打造“惠民利民・救助先锋”党建品牌,深化拓展“渝悦救助通”数字化改革成果,形成救助申办、联合救助、慈善帮扶、救助信访、动态监测等应用场景,做到了社会救助全流程、全环节、全领域整体智治,实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四级同步联动、部门多跨协同”核对工作体系,让救助更及时精准;“救助+保险”创新模式,为困境群体增添保障,相关成果备受关注。
市救助管理站完善全市“1+6+N”救助服务网络,搭建全市救助管理社会参与平台,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实施“重复救助”回归稳固行动,及时有效救助困难群众8640人次,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心理健康同样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部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作为民政系统精神专科医院,主动担当,设立“厌学门诊”“成瘾专科门诊”,运用前沿诊疗技术,为患者定制一对一服务方案。同时,推进“精康融合行动”,通过社区活动、职业培训等方式,助力精神障碍患者融入社会,将民生关怀落到实处。
市石桥铺殡仪馆践行惠民理念,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活动,规范服务流程,增强服务体验,落实惠民政策,减免费用、推进生态葬,殡葬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5%。通过推进法治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同时更新设施、强化安全防控,让殡葬服务更有温度、更具尊严。
重庆福彩也成绩斐然。2024年销售总量达48.25亿元,筹集公益金14.44亿元。新建160个“公益驿站”,实施“幸福校园”“点亮乡村”等品牌项目;推动31项创新举措,打造“公益+场景”融合生态,让公益温暖遍布城市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