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这个月攒了12分,能换那个彩盒吗?”11岁的朵朵(化名)踮着脚,指着货架上印着彩虹的文具盒,眼睛亮晶晶的。在市爱心庄园的“萤火虫爱心超市”里,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货架上的零食、文具不是用钱买的,而是孩子们用自己挣来的“成长积分”换的。
这家“小超市”,最近成了市爱心庄园孩子们的“热门打卡地”。它由“萤火虫成长基金”支持,用“积分兑换+职业体验”的方式,悄悄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被照顾”到“我能行”。
01 “小积分”藏大道理:规则变成“成长指南”
“以前朵朵总把袜子乱丢,说了多少次都不改。”生活老师范老师翻出朵朵的“积分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5月5日,主动整理床铺+2分;5月10日,房间卫生达标+3分……”原来,朵朵为了换彩盒,把庄园的安全、生活、学习规则都“研究”透了。
超市的积分规则,是把“安全、生活、学习”三大成长课题变成了“任务清单”。安全上,不碰危险品、不独自乱跑、遵守言行规范能加分;生活里,叠被子、扫房间、整理书桌达标能换分;学习中,按时上学、完成作业、遵守校规能得奖。
上个月,有个孩子发现走廊灯没关,主动跑去关掉,一下加了5分。“现在他们说,规则不是管人的,是让自己养成好习惯,学习成长的。”范老师笑着说,积分本上的每一笔,都是孩子从“被动听话”到“主动成长”的脚印。
02 “小货架”变“练兵场”:劳动长出“真本事”
在超市最外侧的收银台,14岁的小南(化名)正熟练地扫码、装袋。认真得像个“老员工”:“同学,您买的饮料是3个积分,现在给您扣除。”他抬头时,脸上带着阳光的笑容。谁能想到,3个月前他还因为“坐不住”总被提醒。
原来,“萤火虫爱心超市”不只是兑换点,更是特殊儿童的“职训基地”。整理货架、核对价签、协助结账……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儿,都是市爱心庄园设计的“职业体验”。“孩子们通过劳动赚积分,未来,或许还能去社区超市实习,慢慢走向社会。”职训胡老师说。
小南的变化最有说服力:“现在我每天最盼着来超市上班!”他的积分本藏着他的骄傲,“连续一周按时到岗+5分”“顾客表扬+3分”的记录,让他成了“岗位小能手”。“以后,我想试试去外面超市工作。”他摸着工牌说,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从“被照顾者”到“能贡献者”,从“习惯养成”到“技能积累”,这个30平方米的“萤火虫爱心超市”,用积分串联起一条让特殊儿童“有尊严成长”的路,让更多的孩子在“小积分”里收获大成长,在“微光”中看见大未来。
“萤火虫成长基金”还在持续汇聚社会爱心,而这背后,是民政人对特殊儿童的长远考量——不仅要让特殊儿童在庄园里活得好,更要帮他们练就走向社会的“真本事”。就像孩子们说的:“积分换的不只是文具、零食,是‘我能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