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身边的民政人丨巩玉斌:35年匠心筑梦,为残障人士撑起“行走的尊严”
日期:2025-08-06
字 号:

1990年盛夏,19岁的巩玉斌攥着父亲手作的钢制锉刀,带着“授人以肢、助人自立”的滚烫誓言,叩开了重庆市假肢厂的大门。这家后来发展为重庆市民政中西医结合医院(重庆市康复辅具技术中心)的机构,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当冰凉的金属锉刀从父辈掌心接过时,他也接过了为残障人士重塑行走尊严的使命。自跨进门槛的刹那,这位年轻工匠便将人生轨迹,深深镌刻在无数残障者渴望站立的目光里,开启了长达35年的温情守护。

初入行业:

把车间当课堂,让手艺暖人心

初入车间的日子,巩玉斌的世界被皮革的味道、金属的光泽和师傅的叮咛填满。他学做病理鞋与矫形器,这活儿看着简单,实则藏着大学问——足内翻的角度差1度,患者走路就可能磨出血泡;脑瘫儿童的矫形器重100克,孩子就多一分行走的负担。

面对这片未知领域,巩玉斌把挑战当成成长的阶梯:晨光熹微时,车间里总见他寸步不离师傅,双眼紧盯每一个细节——从缝线穿梭的角度到零件敲打的力度,都倾注着十二分专注;夜幕降临时,他把车间废弃的皮革、不锈钢支条带回宿舍,在昏黄灯光下反复拆解调试。支撑他的,是一个朴素信念:“要让足部畸形的患者穿上合脚的鞋,让脑瘫孩子踏出更稳的步。”

在那段艰苦的学习岁月里,巩玉斌常常在宿舍一钻研就是几个小时。昏暗的灯光下,他对照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断尝试不同的制作手法。有时为了调整一个小小的弧度,他会反复试验十几次,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正是凭借着这股刻苦钻研的劲头,他迅速掌握了病理鞋和矫形器制作的核心技术,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益求精:

在汗水里打磨“重生的希望”

1997年,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肢残者,巩玉斌开始跟随老师傅学习传统铝腿假肢的制作。假肢制作不仅要求技术精湛,更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每一次测量、每一处打磨,都直接影响着假肢的适配度与功能性。

夏日车间闷热如蒸笼,没有空调,只有风扇嗡嗡作响。巩玉斌却全然不顾,他半跪在工作台前,脖颈间的毛巾早已浸透,汗珠砸在水泥地上晕开深色圆点。他的指尖轻轻触碰假肢的受力关节,目光随着患者颤抖的膝盖一寸寸移动,每一次微调扳手的力度,都像是在雕刻一件承载着生命重量的艺术品,反复校准角度、微调对线,“就像雕刻一件生命艺术品,差一毫米都不行。”巩玉斌说。

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巩玉斌的技术日益精湛。他在1997年至2024年间,从一名矫形器装配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这27年的技术跃迁,不是冰冷的职称变化,而是无数双“重生”的脚,踩出的坚实足迹。

赛场夺冠:

用实力诠释“民政工匠”底色

2024年5月,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重庆赛区“巴渝工匠”杯赛场,气氛紧张得能听到秒针跳动。巩玉斌面临的挑战是:180分钟内完成一侧膝踝足矫形器(KAFO)的全流程制作——从设计、取型、修型,到成型、对线、调试,环环相扣,不容差错。

其他选手争分夺秒时,巩玉斌却异常沉稳。多年积累的经验让他每一步都精准娴熟:取型时手法轻稳,确保数据毫厘不差;修型时眼神专注,仿佛在与材料对话;调试时反复蹲起,模拟患者行走姿态。最终,巩玉斌以优异的成绩夺得矫形器装配工项目一等奖。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给所有默默付出的民政工匠的。”站在领奖台上,他的话朴实却有分量。这个荣誉,是对他多年来在技术领域深耕细作的高度认可,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民政人在专业技能上的卓越追求。

行走基层:

践行“民政为民”理念

35年来,巩玉斌的足迹遍布重庆各区县、1700余个乡镇,车行18万公里。为给偏远地区的伤残军人、困难残障人士服务,他常在崎岖山路上颠簸数小时;遇交通不便时,就背着沉重工具步行前往,鞋跟磨破是常事。

“巩师傅来了!”这句话成了许多偏远山村残障人士的盼头。他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测量、安装矫形器,临走时总不忘叮嘱:“有任何不舒服,随时打电话,我再来调。”定期回访时,他不仅检查器械,还会拉着老人唠家常,“比亲人还贴心”是乡亲们形容他最多的话。

据统计,多年来,巩玉斌已服务伤残军人、困难肢体残障人士1.5万余次,这些数字背后,是1.5万次“站起来”的希望。

未来,巩玉斌希望数字化取型等新兴技术能被引入山区,让更多残障人士“少跑路、快康复”。在他看来,科技的力量能够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残障人士受益。

同时,他也希望一代一代的青年技师能够把脚印踩进更深的山谷、村庄。他经常与年轻技师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民政康复事业中,为残障人士的幸福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5年,一把锉刀磨得发亮,一颗初心愈发滚烫。巩玉斌用匠心筑梦,让残障人士从“站得住”到“走得稳”,再到“活得有尊严”。他的故事,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生动的注脚——原来伟大,真的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