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凌晨的“静音行动”,福利院守护老人安睡时光
日期:2025-08-06
字 号:

歌乐山的清晨,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灰墙黛瓦掩映在这座国家森林公园的苍翠林间,处处透着静谧、安逸、祥和。曾几何时,这份宁静常被凌晨食材配送的嘈杂打破——倒车提示音、车门碰撞声、推车轱辘声,让对声响格外敏感的老人们辗转难眠。

如今,这一切已悄然改变:静音轮胎的推车轻滑而过,送货人员轻声交接,手电光束只照亮操作区域……这场由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膳食科团队发起的“凌晨静音行动”,用细节里的温情,为老人们撑起了一片安静的空间。


从“刺耳噪音”到“悄然无声”:

倾听诉求后的迅速行动

“杜爷爷,今天睡得怎么样?”清晨查房时,护理员总能收到老人满意的答复。而几个月前,住在临近食材下货点的杜爷爷一家还常被凌晨的声响吵醒。“推车轱辘‘嘎吱’响,送货师傅开关车门‘哐当’一声,有时候还有倒车提示音,想睡个囫囵觉真难。”得知老人的困扰,膳食科负责人包强便记在心上。

没有等待观望,膳食科团队当即决定“蹲点找症结”。连续几天凌晨,包强带着膳食科职工守在配送点,逐一记录噪音来源:推车轮胎老化发出异响、供应商开关车门用力过猛、货车倒车提示音频繁响起、交接区灯光直射老人窗户……“老人们的睡眠经不起打扰,必须逐项解决!” 包强的话掷地有声。

三项 “静音魔法”:

把关爱藏在细节里

改变,从最显眼的“推车噪音”开始。膳食科职工小邱抱着“试错心态”,先后试用了多种不同材质的轮胎,最终选定摩擦力小、减震效果好的静音轮胎。“换胎那天,推车推起来几乎没声音,我们都觉得值了!”小邱说。

紧接着,一份“凌晨送货协议”摆在了所有供应商面前。包科长带着团队逐一与供应商沟通,耐心讲解老人们的需求:“老人们年纪大了,睡眠浅,咱们能不能约定,凌晨送货时不倒车、轻开关车门、货物轻拿轻放?”真诚的沟通换来了供应商的理解,大家主动签下协议,膳食科员工也提前到岗,协助搬运,快速完成交接。

灯光问题同样没被忽视。“以前用大灯照明,光总能照进老人的窗户。”膳食科工作人员反复调试,最终改用手电局部照明,通过调整握持角度,让光线只落在货物和地面上。“现在光不晃眼了,连影子都不会投到老人窗户上。”

守护安睡是最郑重的承诺

如今,凌晨的配送区再无喧嚣。杜爷爷一家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天亮才醒的感觉太好了,白天精气神都不一样!”这份安宁的背后,是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护老为本 质量至上”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

“老人的每一份安稳,都是我们的责任。”从倾听老人的细微诉求,到逐项破解噪音难题,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用行动诠释着民政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