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立秋,这些重庆地名里藏着“秋”意~
日期:2025-08-07
字 号:


暑意尚存 立秋已至

今(7)日13时52分

我们将迎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

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时民间在立秋时有祭祀土地神

庆祝丰收的习俗


“秋”是一个具有浪漫诗意的字

重庆的地名里带有秋字的并不算多

但多数与秋息息相关



立秋了

这些地名便像被时节点染的墨画

愈发鲜活起来——


渝北秋成大道两旁树叶开始慢慢泛黄

涪陵秋月门的石阶沉淀着岁月

开州春秋村的古树见证着四季更迭

九龙坡西彭镇与涪陵石沱镇的“千秋村”

将千载光阴镌刻在村名里

酉阳苍岭镇的秋河

依旧吟唱着“秋”的故事


今天咱们一起

探寻部分重庆“秋”之地名


秋成大道

秋成大道跨渝北、北碚两区

2018年建成时

从“春华秋韵”的“秋韵”

易名“秋成”

藏着的是重庆人对

“秋天有个好收成”的质朴期盼

沿线与雅秋路等道路相交

仿佛把“秋”意

织成一张密密的网

网住了农田里的丰收喜悦

也网住了城市建设中

高楼拔节的硕果


秋月门

涪陵的秋月门则浸着千年诗意

明代时,这里便有桂楼矗立

每到秋日

登楼可见皓月当空、桂影婆娑

“桂楼秋月”由此成景

清代更跻身涪州八景

往来的文人墨客曾在此题诗

百姓则爱在秋夜聚于楼下闲话

久而久之

“秋月门”这个地名

便随着桂香与月光

刻进了涪陵的文脉里


春秋村

开州春秋村的名字带着泥土的温度

“春播秋收”是村民

遵循的大自然规律

春日里弯腰插秧,汗水滴进田垄

秋日里挥镰收割,笑声漫过稻田

这个地名不只是地理位置

更是对劳动的礼赞

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生活哲学 最直白的注解


秋河村

酉阳秋河村的故事里

藏着重庆人不服输的韧劲

最早的先民在高山峻岭间开垦梯田

因秋风秋雨常毁收成

便将这片田唤作 “秋风田”

但他们没被天难吓退

年复一年摸索时令、改良耕种

硬是把“秋风田”种成了

穗粒饱满的“秋丰田”

而从大盖坪山岭发源的小河

因流经这片田与秋河坝

得名 “秋河”

村民们依河建寨、聚族而居

秋河坝、上寨

桃子坝等村落渐成规模

“秋河” 也从河名慢慢成了村名


无论是秋风田、秋河坝

还是秋河村

从这些地名中

我们都能感受到

当地村民对丰收的渴望

对秋天的尊崇、对自然的敬畏

他们用勇敢和智慧

谱写了一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乐章


重庆这些含“秋”的地名

它们藏着丰收的期盼,裹着岁月的温度

成为城市文脉里浸润“秋”意的注脚

循着这些地名望去

便能读懂山城与“秋”的深厚联结


立秋,尚未出暑

虽然初有凉风

但并不会短时间退去暑热

到下一个节气处暑

才基本告别夏天


立秋后,人们开始避凉取温

适时改变夏日习惯

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俗话说: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

立秋这一天

人们可以吃炖肉、烤肉等


温馨提醒

立秋不代表天气立刻变凉

贴秋膘时切忌暴食暴饮

在入秋的这一天还可以

多吃西瓜,以防秋燥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

“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曾顶着酷暑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们

将在金灿灿的田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

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

都满是收获的农作物

慢慢演变成了名为“晒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