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2025年安全管理月/安全月信息
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突出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日期:2025-06-30
字 号:

医疗机构作为人员密集、风险多元的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维护医疗秩序、提升服务品质的基石。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重庆市优抚医院)始终将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现将我院主要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一、深化思想认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根基。我院着力构建“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的浓厚氛围。一是强化责任传导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通过院长办公会、部门例会、职工大会等载体,高频次传达学习上级(特别是市民政局)关于安全稳定的最新精神和部署要求。做到“逢会必讲安全、逢重要活动必强调安全”,将安全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位职工。二是推行“两单两卡”创新实施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两单两卡”)制度。通过常态化教育培训、融入日常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确保一线人员对自身安全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记得住、说得明、做得到”,有效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米”,推动全员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三是严格目标考核每年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年度安全工作任务目标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及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二、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安全管理闭环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我院致力于打造权责清晰、运行顺畅、闭环管理的安全工作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全院安全生产工作。设立由医疗、护理、后勤、保卫、信息、院感等业务骨干组成的安全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医疗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工作的落实、隐患排查及整改跟踪,确保人力、物力保障到位。二是实施动态研判与闭环管理建立并固化“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事一交办”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及专班每周研判安全形势,分析风险点;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即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部门、整改时限和标准;专班全程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形成“排查-交办-整改-验收-销号”的完整闭环。

三、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专项排查整治针对医疗机构安全风险特点,精准发力,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治理。一是压实科室主体责任医院与各临床、医技及后勤保障科室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和《内部治安保卫责任书》,明确科室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常规检查常态化、节前检查重点化”原则,每月开展例行安全检查,在重大节假日前组织对重点区域(如配电室、危化品库、氧气站、食堂、病房、消防通道等)的专项排查,持续提升科室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二是创新“安全日报”机制组建覆盖全院的“安全日报群”各科室指定专人作为安全管理员,每日负责对本部门涉及的医疗安全(含用药、设备、手术等)、护理安全、消防安全、院感防控、用电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方面进行巡查。发现隐患或问题,立即在群内报告,并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如保卫科、后勤保障部、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进行现场核查、会商,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时限(落实“定措施、定责任人、定资金、定时限、定预案”的“五定”要求),由专班挂牌督办,直至隐患彻底消除。

通过以上举措的系统实施,我院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大幅提升,一批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患者营造了更加安全、有序、放心的诊疗环境,也为优抚对象提供了更坚实的健康安全保障。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巩固深化现有成果,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服务好广大患者和优抚对象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