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明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实现全市老有所养的建议》(第094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全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关注和积极建议。经我局与市财政局、市城乡建委、市老龄委办、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坚持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原则,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医养融合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400所,养老床位达2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30.5张,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增至1000所。
一、关于“要在社会广泛营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氛围”的建议
近年来,社会敬老孝亲意识不断增强,老年人积极看待老年生活,踊跃参与社会发展,全社会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氛围日益浓厚。做好养老工作,关系到全市老年人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所有老年人家庭的和谐美满。我们将立足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氛围营造,强化孝亲敬老文化建设。一是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工作。以《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重庆市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为基本依据,以增强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为出发点,在全市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相关工作,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不断提升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二是广泛开展老年节及“敬老月”活动。以社区、农村为重点,组织动员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它社会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文体娱乐、慰问扶助等活动,扎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二)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行动,弥补农村养老短板。指导区县建设留守老年人关爱行动示范点。鼓励支持农村基层老年协会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和管理,建立老年关爱点,推行互助养老,开展结对帮扶。支持市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开展农村困难失能老人帮扶行动,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关部署,依托基层老年协会、老体协和其他老年团体设立帮扶点,从设施、通信、护理、心理康复等方面为农村困难失能老人提供帮扶,着力缓解农村养老问题。
二、关于“完善标准,加强督查”和“探索老旧小区居民住宅适老化家装改造”的建议
诚如吴代表您在建议中所提出的,现阶段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老旧城区在城市建设规划时没有考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致使目前在城区选址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十分困难,造成老年人口密集的老旧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较少,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新建住宅小区所配套建设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位置较偏、布局较为分散,不能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能力,补齐功能短板,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积极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推动《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市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业规划》等现有政策落地,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等方面制定出台配套政策,着力营造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环境,培育和繁荣养老服务市场。二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政府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要覆盖全市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为此,市委、市政府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手,安排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到2020年,全市计划新增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在主城区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优先满足高龄、失能、失独、特殊困难等老年人基本公共养老服务需求。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千百工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养老机构或养老服务企业运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施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营运模式,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养老平台,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供给。三是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质量。按照国家和我市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指导建设单位在养老服务设施设计、建设环节严把质量关,进一步落实项目参建单位的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同时按照相关法律规章要求,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开展老旧小区居民住宅适老化改造工作。
三、关于“专门督查养老优惠政策的落地”的建议
吴代表您所提到的“由市级有关部门牵头,开展对养老优惠政策进行落地检查”的建议很具有指导性。现今养老已然成为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的社会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应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在老有所养上取得重大进展,而养老涉及部门较多,涉及范围和内容也较广,养老产业的推动更是需要专业机构或者组织来推动。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立养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例会,加强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养老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定期发布养老工作社会责任报告,将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向社会公布,共同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关于“对长期从事养老专业服务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政策激励”的建议
正如吴代表您在建议中所言,我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从事养老服务的人才数量较少,由于整体薪酬待遇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养老服务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员激励政策。一是引导和支持大、中专院校围绕社会对养老服务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进一步明确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内容,加快开发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制定措施吸引青年人才报考、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本、专科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对长期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给予奖励。三是协调卫生计生部门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激发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建立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奖惩机制,提升养老护理队伍职业道德素养。
重庆市民政局
2018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