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3-00515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27
  • 发布日期
  • 2023-09-27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202号提案的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3〕187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202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9-27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张邦辉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入贯彻“两高”目标,加快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智能生活,为“银发一代”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建议》(第0202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经与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公安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强化统筹布局,完善政策引领。根据《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20〕45号)、《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民办发〔2020〕38号)等文件精神,我市印发《重庆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任务清单》(渝府办发〔2022〕44号),明确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市民政局印发《解决民政服务领域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具体举措和任务分工》(渝民办〔2020〕29号),积极推进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生活的工作开展。

(二)构建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按照《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实施方案》要求,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162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1513个,已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为老年人购买智能产品、使用智能产品、学习智能化知识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设置助餐点1391个、助浴点597个,点1003个。2022年累计助餐65.7万人次、助浴5.2万人次,助医19万人次。

(三)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广智能养老产品。一是积极打造智慧云平台和通用技术标准,整合户籍、医疗、社保等信息资源,在医疗服务、远程监管、信息平台搭建方面,已逐步实现数据采集、在线监管、应急响应等智慧养老服务功能。二是积极指导区县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组建志愿者队伍,依托已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养老顾问”点,为老年人解决智能技术运用困难方面的问题。三是大力推广智能产品,促进养老服务智能化产品研发生产。目前,全市建成全国智慧健康养老企业5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街道1个、市级养老产业聚集区3个、老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2个。

二、有关建议贯彻落实情况

(一)强化智慧养老平台建设,降低老年人数字融入门槛。一是按照“大数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和“1+3+X”的云平台总体架构,打造手机、电脑、电视三端融合智能化应用入口,完善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2022年,全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村(社区)应用覆盖率 99.91%,养老机构应用覆盖率为99.88%,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用覆盖率为99.97%。全市养老机构完善网上服务信息完成率为99.63%,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善网上服务信息完成率为99.72%。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具备养老服务设施基础信息维护、养老服务项目发布、网上接受订单、派员上门服务、订单服务评价以及资金结算等功能。通过开展民政业务数据与全市人口数据碰撞比对,平台自动标记老年人700余万人,社区老人可基于当前位置信息或需求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利用平台接入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自动采集监测指标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处置。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44号)文件精神,引导企业生产面向老年人的智能终端产品,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可穿戴设备生产;鼓励支持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参与适老化改造;引导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打造南岸区移动通信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2/3/5G/NB-IoT进网检测、NB-IoT/5G C认证服务,以及渝北智能硬件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终端4G进网检测、终端2/3/4G CE/FCC认证服务以提升适老智能终端产品检测和认证能力等。2022年我市生产约2925万台老年功能手机、1133万台平板电脑、1133万台可穿戴设备、5.7万套服务机器人;我市从事物理治疗设备(声疗、磁疗、电疗、光疗)、康复辅助器具、运动康复、家用理疗设备、中医医疗器械、骨科康复等领域的企业100余家,相关品种350余个,占全市医疗器械品种的17%。重庆先后有中铁任之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百龄帮(重庆)康养产业集团、凯尔养老管理公司、渝北区仙桃街道等单位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或乡镇(街道),不断为智能化高品质养老发展注入活力。

(二)加强引导,切实提高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一是组建老年人学习群。指导区县老年教学点创新教育载体和学习形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将教学班级发展为学习型团队,让学习型团队链接成学习圈,使松散的社区老人成为有组织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上万个老年人学习群。二是培育师资力量。通过支持老年科技大学实施智慧助老行动,重点围绕老年人数字素养、健康素养等内容设置课程,实现老人“吃、住、行、购、娱、健、医”等科学技术知识的数字化、互动化普及,每年面向区县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500名以上骨干师资。三是开展培训活动。一方面,积极创建博览会、老博会、赛事节庆、研讨会、论坛、经验交流会,以及各类业务培训等活动,邀请政府、企业、用户等方面的人士和相关领域专家,交流智慧健康养老的经验做法,介绍创新成果,推介新型产品和特色服务,特别是在老博会展示期间,展示了逾千种养老产品和服务,汇集了新时代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民政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组建2967支社工和志愿服务队伍,利用218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1109家养老机构,不定期的向老年人举行智能设备教育培训,累计开展培训1.8万场次。四是开展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34条问题线索在民政层面已全部整治完成。我局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公共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公开发布举报方式、宣传图册、新闻信息等,提高群众知晓度。截至目前,全市民政系统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000余场,印发指导性读物及宣传产品49批次,50000余册。五是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2022年全市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万余起,60岁以上受害人占受害人总数的1.23%,受骗类型主要为“杀猪盘”类、虚假购物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

(三)发展数字化城市服务,推进养老服务应用适老化改造。一是开发老年人智能化应用场景。整合电话、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多样化服务渠道,应用客服知识库、语音识别、智能应答机器人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目前,我局在便民热线和手机APP应用开发方面已完成智能定位、亲情互动、一键求助、上门服务、补贴申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7项功能。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老年患者提供就诊服务,让老年患者少跑路、不跑路。目前,全市已将部分养老服务工作提至线上,推进线上派单、接单、服务记录、评估结果一体化管理。通过自动定位、二维码认证、服务过程拍照等功能,对困难群众居家养老服务全流程记录。二是推进信息技术适老化改造。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要求,贯彻落实《重庆市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政务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在APP和网页开发设计方面,鼓励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界面,鼓励使用一键操作、文本输入提示等多种无障碍功能,提升方言识别能力,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解决在终端设备、缴费和寻求服务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大力推进“智慧医疗”“智慧健康养老”“养老服务综合试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创新实践。如仙桃街道办事处的“医+养+科技”三位一体“智慧仙桃”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2大管理和2大服务;北碚区四联优侍探索出以“智能+社区物业(乡村)”“总部+入户”智慧康养的发展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动老年群体智能设备降本增效、发展增量。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并通过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等专项资金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切实完成降本增效,不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的消费成本,更好地促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以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网络设备消费可及性。会同有关区县策划招商项目,加大市场主体引进力度。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鼓励和引导现有智能设备生产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加大适老化新产品研发力度,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质量过硬且充分满足广大老年群体功能使用及消费需求的终端产品。发挥智博会“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功效,通过互动式、沉浸式、场景化展示提升老年人的参与获得感。

(二)大力发展老年群体数字技能教育。持续完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学习网络,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新建社区老年大学100所。鼓励老年教育机构积极开拓线上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发挥线下有限课程资源的辐射效应,缓解老年大学课程的供需矛盾。鼓励社会工作机构、志愿者团体、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通过体验学习、经验交流、尝试应用、互相帮扶等,方便老年人掌握网上购物、预约挂号、网约出行、视频电话、聊天等信息生活基本技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以为期三年的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为抓手,制作反诈歌曲、反诈微电影、反诈动漫等作品,协调市级媒体和宣传渠道进行播放宣传;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反诈进社区活动,开展对老年人群体的面对面宣传;加强96110反诈专线宣传力度,提高反诈专线在老年群体中的知晓度。

(三)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拓展数字养老生活服务场景。鼓励各区县基于智慧养老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助餐、助浴、助医、定期巡防、紧急救援、服务咨询等日常功能,形成市级和区县级联动的互补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赋能。发布养老地图,支持链接各区县养老服务要素,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归集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信息化、数据实时化。构建公共服务政策配置模型,推进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智能分析、按需推送。推进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优化升级“便捷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探索“养老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应用环境改造,加快预约诊疗系统信息化改造进度,重点加大对HIS、公众号、自助机、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基层公卫系统、血液管理系统、预防免疫系统等改造力度,使医疗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保留线下服务途径,方便老年人获取服务和福利。

(四)加强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建设。是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工作,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二是在区县集中开展日常生活、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推进“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带动养老领域创新创业,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三是结合“智慧养老院”试点创建工作,着力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提升机构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四是结合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实施农村留守老年人“安心居家”服务项目,对留守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化监测设施设备,及时响应救援和照料服务,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

此复函已经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局,以便我局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重庆市民政局

2023423

  联 系 人:杨芷汀

联系电话:89188023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