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单位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的建议》(第0833号)收悉。非常感谢对社会救助核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15年以来,我局以信息化为手段,着力组织数据联网,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核查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体系。近年来,多次修订完善《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办法》,对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居民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家庭消费支出等方面进行准确、科学、合理界定。相继出台《重庆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办法》《重庆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核查工作相关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26项,为核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不断扩大核查范围。市级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建成以来,经过多次迭代升级,目前横向对接市级公安、税务等14个部门,纵向与民政部联网,可查询市内户籍、房产、银行存款理财等38项信息,全国范围证券、婚姻等5项信息,涉及核查对象家庭结构、收入、财产的综合评估。2022年,通过市银保监局“金渝网”平台,核查系统实现全市保险机构商业保险信息全部接入,可查询救助对象承保、理赔信息,预计今年4月上线运用。全市银行存款、理财信息已于2020年上线查询,2023年2月,市民政局、重庆银保监局与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15家主要银行机构联合开展社会救助对象银行信息核查工作座谈,共同商讨通过金渝网实现全市银行机构信息“一网可查”。
三是严格落实凡进必查。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时同步填写核查授权书,“线上+线下”全面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线上通过不断完善市级核查系统自动动态复核功能以及部省、跨省、川渝协查等功能模块,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干部少跑腿。线下依托基层社会救助主动发现队伍,及时走访入户,综合评估困难群众家庭状况和救助需求,有效提高了核查结果准确性。2022年,市级累计开展核查94.8万户次262.6万人次,日均查询量7195人次,向民政部发起全国范围核查817.6万人次,接收民政部委托查询205人次,协助区县开展跨省核查4385人次。
四是深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开发完善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拓展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监测对象风险预警、救助帮扶分类处置等功能,除民政部门自身掌握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人员信息外,定期导入相关救助职能部门专项救助信息数据。2022年,共汇集易致贫返贫人口、支出型贫困人口等48.65万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常态化救助帮扶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信息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1.4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1.62万边缘易致贫人口及7267名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贵单位意见建议,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提质增效。一是进一步拓展核查项目。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属于互联网金融信息,数据集中在各公司总部,民政部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已计划开展总对总协调数据对接,未来将可通过部省联网获取互联网支付信息。市级层面,将健全完善与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医保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加医疗支出信息、教育信息等在线核查和动态监测。二是进一步优化核查指标。在核查收入、财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困难群众家庭结构、风险抵御能力、健康和就业状况,科学评估其困难程度。针对目前基层经办能力不足的情况,将着力增加基层社会救助、核查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完善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配备和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培育第三方社工机构开展救助核查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救助诚信体系。对采取虚报、瞒报、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物资或者服务的情况,属于居民个人行为,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核查项目,通过多方数据印证家庭经济状况,减少骗保情况发生。同时,坚持动态核查机制,通过抽查、轮查等方式,定期比对救助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反馈疑点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加强与市发展改革委沟通协调,争取通过失信惩戒等措施,从源头减少虚报瞒报骗保行为。四是进一步健全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持续深化“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常态化走访摸排困难群众,夯实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加快线上平台功能拓展,推动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常态化,提升动态监测能力。协同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对已纳入救助范围的,配合各救助管理部门监测相应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对未纳入救助范围的,加强摸底排查,及时分类推送相关社会救助部门,合力做好救助帮扶。
此复函已经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3年5月9日
联 系 人:张睿洁
联系电话:88210257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