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第1242号)收悉,经与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大数据发展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深入实施国家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探索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建设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我局开展2025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安排市级资金1100万元,面向重庆市户籍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不低于3664张的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不低于11万人次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吸引更多优质社会资源投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适老化改造3.9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100%。
(二)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为推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我局谋划了“渝悦·养老”应用,谋划福利直达、暖心居家、优享社区、机构智管4个综合场景,智慧居家养老属于暖心居家场景。目前,12个二级场景中的9个场景初步完成开发,上线使用。“福利直达”场景开展“高龄津贴免申即享”试点,完成157万人次高龄津贴发放。“暖心居家”场景在两江新区、渝北区试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配置智能监测设备,上门提供关爱服务。“优享社区”场景接入1327家老年食堂和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243万人次。“机构智管”场景在江北区试点,探索养老机构合同网签和预收费提存公证模式。“渝悦·养老”应用得到充分肯定,2024年6月,我市获批民政部、国家数据局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省级试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养老服务新路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质量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着眼老年人对美好老年生活的向往,努力打造“家门口”便捷养老服务,我局起草了《重庆市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开展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行动,完善区县、街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深化“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模式,建设供给可提供、需求可适配、发展可持续的三级养老服务联合体;开展社区助浴助洁拓展行动,积极培育老年助浴、助洁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动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进家庭助浴等业态发展,推进居家老年人助洁服务;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做好国家和市级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开展居家上门服务。
(二)加快推进“渝悦养老”应用建设,数智赋能居家养老服务。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整合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建设全市统一的养老数字化基础设施。一是推进养老专题库建设。汇聚融合数据资源,形成老年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从业人员、养老床位、健康档案、养老服务项目等基础数据集,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为应用提供有效支撑。编制发布《老年人基础数据规范》《养老服务基础数据规范》2个基础数据标准,规划构建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评价数据模型,初步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治理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数据服务能力。二是推进渝悦养老应用实战实效。开发完善福利直达、暖心居家、优享社区、机构智管等应用场景,加快上线“两端”,在全市推广使用长者码、机构码、场所码、床位码、从业人员码,推进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进一步优化“渝快办”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发展2个“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拓展联办事项范围,提高服务效能和用户体验。以“渝悦养老”应用建设为基础,由民政、大数据部门牵头,卫健、医保、人社、残联等部门协同,扎实推进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及时总结试点成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三是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落地应用,破解养老服务难点堵点痛点。推进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配置居家安全、健康监测等智能感知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建立健全居家养老资源调度、紧急救助、在线监管等工作机制。以地图为载体,归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资源等位置数据,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基于AI能力智能匹配健康餐食、康复理疗、社区活动、老年大学等服务,个性化定制“一人一册”、易读易用的高品质生活指南,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构建“机构智选”场景,老年人按位置、星级、价格等条件筛选养老机构,全方位了解基本信息、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等,通过视频实景、VR全景体验养老环境和设施,以选择满意的养老机构和服务。构建养老机构“服务一点通”场景,集成整合一床一码、探望预约、网上缴费、服务跟踪、健康监测等功能,实现家院联动,信息沟通无障碍。依托数字重庆人工智能底座,探索建设“养老服务智能体”,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智力资源,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研究,将通用大模型与行业数据相结合,赋能数字养老顾问、居家安全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场景,创新优化健康养老产业和服务业态。
(三)按照开放化合作、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养老建设。按照袁家军书记在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上强调“要强化市场化开发运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数字重庆建设”的精神,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政务、便民、公益、市场等服务资源,建立数字化养老服务生态体系,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积极推进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补贴工作,建设全市适老化改造产品“一站式”平台,集合、筛选、上线适老化产品及集成实施企业,依托数字化平台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实现消费者购买产品立减直补,提高老年人消费体验。规划建设电子敬老卡,将敬老卡与长者码结合,线上与线下服务设施网点结合,打造消费记录、消费积分、消费券等信息查询或亮码服务应用场景。市级、各区县因地制宜,将为老年人发放补贴转变为发放消费券,用于居家上门服务,以提升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意愿和支付能力,顺应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从而带动养老服务消费,释放居家养老服务消费潜力。
此答复函已经阚吉林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5年5月16日
联系人:侯晓丹
联系电话:023-89188015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