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5-00565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02
  • 发布日期
  • 2025-07-11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222号提案答复的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5〕237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222号提案答复的函
日期:2025-07-11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民进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第0222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和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202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4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

重庆于199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5年,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七普数据显示,我市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已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2024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81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07.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在健全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养老服务连续2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8个区县获得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我市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发言。

一是完善高站位全要素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确立三级网络建设1+5+N”制度体系,编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规划,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综合文件以及20余个配套文件。规定市和区县福彩公益金养老服务占比达到60%80%以上。养老服务工作连续5年纳入市级重点民生实事,连续4年纳入区县党政“一把手”绩效考核,连续2年纳入“885”党建统领目标管理,市委常委会每季度进行赛马比拼。

二是打造全覆盖高质量的服务网络。按照一区县一场所、一街镇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布局要求,建成区县失能特困集中照护中心52个,街镇养老服务中心95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2867个、农村养老互助点近8000个。探索“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模式,支持大型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公建民营改革,承接街镇中心、社区站点连锁化运营,发展居家上门服务,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超过90%。聚焦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刚需照护服务,建设养老床位23.7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突破67%,床位利用率达到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适老化改造3.9万户。开展全域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加快建设渝悦养老平台,打造高龄津贴免申即享等实用实战成果,年服务超过300万人次。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12所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在10所院校进行定向培养,三年吸引3120名大学生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三是提供家门口更贴心的养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鼓励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市委深改委将探索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纳入重大改革项目,建立供需适配、成本分担、多元参与、规范监管四项机制,因地制宜建设老年食堂1733个,年服务老年人240余万人次,85%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开展30家社区医养中心建设试点,完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4种服务模式,新增医养结合床位2515张,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7%。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社区老年大学办学网络,全市社区老年大学达到131个,年均服务50余万人次。探索养老与慈善协同,通过政府购买、慈善捐赠、市场服务,打造固定助浴点597个,开通“助浴快车”10列,年惠及老年人10万人次。探索养老与物业、家政联动,丰富24小时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APP等助洁途径,年服务老年人40余万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广大老年人原居安养的家园,汇聚老年人所需的各类服务资源。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贵委所提建议,持续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断加强社区层面养老服务供需衔接,积极回应老年人核心关切,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优化规划设施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十五五”重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心城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人均养老用地不低于0.2平方米,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养老服务需求变化,逐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比例或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安排,待规划批准后,按程序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制定出台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施细则,推动新建居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建立健全利用闲置资产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操作办法,采取REITsPPP、老旧小区改造、国有平台公司建设等方式盘活各类闲置资产用于养老服务,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效利用。

二是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衔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等工作,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周边场地设施等资源,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发挥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作用,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完善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

三是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优化服务内容,健全服务供给、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深化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完善多元化运营模式,积极发展送餐服务。扩大助浴、助洁服务试点范围,支持流动助浴、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依托老年大学等在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老年教育。补齐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短板,广泛开展文体娱乐等活动。健全孤寡、空巢、留守、残疾等老年人探访关爱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扎实开展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健全渝悦养老服务平台功能,拓展数字养老服务场景。

四是扩大人才队伍规模。支持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医疗护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公费培养试点。将养老服务人才作为紧缺人才纳入项目制培训科目,支持相关院校联合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订单式”培养。规范养老服务领域职业设置,开展养老护理员“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和养老服务师评价。推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构建与技能等级相衔接的技能岗位评聘制度。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完善薪酬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入职补贴和岗位津贴制度。

此复函已经我局阚吉林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572

人:李墨豪

联系电话:17264236269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