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平委员:
您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贯通协调的建议》(第1262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住房城乡建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切实把养老服务工作放在新重庆建设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加快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注重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确立“1+5+N”政策制度体系,推动编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出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5个综合文件以及《2025年重庆市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补贴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等20余个配套文件,基本搭建起养老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的“四梁八柱”。
二是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按照“区县、街镇、村社均有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要求,提档升级区县、街镇、村社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建成养老机构1760家,区县养老服务综合指导中心34个、失能特困集中照护中心67个,打造街镇养老服务中心95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农村养老互助点8000个,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的通知》《重庆市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施细则》,2024年我市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100%。探索“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模式,支持大型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公建民营改革,承接街镇中心、社区站点连锁化运营,发展居家上门服务,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超过90%,“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服务模式写入党中央国务院文件。
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完善。注重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养老服务发展新路,着力打造家门口更贴心的养老服务,制定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十大行动”。截至目前,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9万户,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焕新”补贴,按适老化改造产品购置成交价格的20%核定补贴。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100%。深化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建设老年食堂1733个。开展100家社区医养中心建设试点,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4种服务模式逐步完善。全市社区老年大学达到131个,多层次、立体化社区老年大学办学网络不断形成。开通“助浴快车”10列,探索养老与物业、家政联动开展助洁服务。
四是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加强。探索建设“渝悦养老”应用,一站式线上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在全国首创养老服务公费生培养试点,首批100名智慧养老和养老管理专业大学生已完成入学。在12所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在10所院校进行定向培养,吸引3000余名大学生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规范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联考工作,在全国率先采取“统一平台、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考核 ”方式进行认定。推进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做实对养老机构押金、保证金等预付费行为的监管,部门协同解决消防验收、备案登记等瓶颈难题。
二、下一步打算
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总目标,以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聚焦建设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与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老年人需求相匹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构建四级养老服务新网络。探索市级养联体建设,鼓励市级养老机构托管区县、镇街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区县社会福利中心、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有机整合,鼓励大型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区县福利院,实现区县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依托镇街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善“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运营模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提升综合利用率。
二是加快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养老服务站点,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运营;深化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大学,扩大助浴、助洁服务试点范围,鼓励家政、物业、互联网平台等企业开展居家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专业服务。
三是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将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支持范围。加快适老住宅建设,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将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改造纳入完整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开展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联动,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为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面提质,探索将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
四是推进养老服务数字赋能。扎实开展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推进“渝悦养老”应用建设,积极拓展数字养老服务场景,推动养老服务“一件事”集成服务。深化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进新一代技术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具身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
五是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范养老服务领域职业设置,开展养老服务类专业公费生培养试点,建立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评价制度,健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转换通道,落实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保障。将养老服务相关职业纳入急需紧缺培训项目,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建立“养老顾问”制度,深化拓展“银龄行动”。
此复函已经阚吉林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5年9月25日
联 系 人:陈佳威
联系电话:19923883637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