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重庆市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4-07-24
字 号:

近日,《重庆市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困境儿童由于受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一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由于缺乏陪伴或难以适应流入地生活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关心关爱。202310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2361号),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及早开展有效关爱、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等六方面,对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5部委《指导意见》精神,加强我市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相关市级部门、区县、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形成《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家庭尽责,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转介衔接顺畅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三、适用对象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三个部分:一是总体要求;二是主要任务;三是保障措施。

(一)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聚焦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构建宣传教育、筛查发现、干预帮扶、跟踪关爱全程服务链条,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家庭尽责,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转介衔接顺畅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帮助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分为514项任务。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3项内容。二是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包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儿童心理状况2项内容。三是有效开展关爱服务,包括强化家校社医联动、动员基层力量参与、实施精准关爱帮扶3项内容。四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帮扶机制,包括加强心理健康危机预警、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强化跟进服务帮扶3项内容。五是深化人才队伍和阵地建设,包括强化专业力量建设、提升基层队伍能力、加强服务阵地建设3项内容。

(三)保障措施。主要是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予以强化保障。

五、核心政策问答

(一)如何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利用入户走访、主题活动、家庭教育指导、关爱帮扶等时机,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引导他们密切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校园活动,为困境儿童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困境儿童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心理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与儿童密切接触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是提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进家庭教育一点通数字平台建设,依托家长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少年宫、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面向困境儿童监护人或者其他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二)怎样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监测?

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每学年为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监测,针对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定期开展机构内儿童心理健康测评,相关测评情况应当及时纳入儿童个人档案。乡镇(街道)全面梳理辖区内困境儿童,对筛查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分类建立台账。二是关注儿童心理状况。中小学校教师、“渝好爱心妈妈”、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结合日常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家访、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困境儿童心理异常的,及时与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沟通,必要时协助开展早期干预或转介。

(三)如何有效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一是强化家校社医联动。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和关爱活动。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加强亲情陪伴、情感关怀。学校增强同伴支持,融洽师生同学关系。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走访摸排,链接各种资源,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支持。二是动员基层力量参与。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妇联执委、“渝好爱心妈妈”等,综合利用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三大服务联合体,发挥社会工作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等作用,为困境儿童提供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三是实施精准关爱帮扶。巩固提升“渝好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童心相伴”心理团辅、“心·希望工程”等服务品牌成效,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强化家庭教育、监护指导等功能。创新实施“渝好”欢唱团、欢跑团关爱服务项目,增进儿童心理健康。开展“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等活动,强化实践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如何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帮扶?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危机预警。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预警网络,加强对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重点关爱和心理辅导援助。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等对儿童心理危机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二是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加强协同配合,畅通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闭环管理链条。三是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健全心理问题困境儿童愈后复学机制。对患有精神障碍且经过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困境儿童,出院回归社区、学校后,开展定期随访、跟踪服务。

(五)在人才队伍和阵地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是强化专业力量建设。加强精神科医师队伍建设,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临床与科学研究。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心理健康人才培养与发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二是提升基层队伍能力。配齐配足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师骨干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基层工作者心理健康业务培训,提升其对儿童心理问题识别、引导和关爱服务能力。加强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加强服务阵地建设。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机构或场所,协同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指导和咨询服务。推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快推进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加强儿童精神专科和心理咨询门诊建设。支持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室,为机构内儿童提供专业关爱服务。在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建立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基地。

六、专家视角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表示,《重庆市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政策制定充分,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需求,措施可行,有助于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困境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原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