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严把职业门槛,明确实施范围。结合实际首先将县城区规划范围内的4个街镇28个城市社区中的书记、主任和相关专职工作者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由民政部门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和人员台账管理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将专职工作者纳入后备干部培养、人才发展、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招录对象,财政部门保障其相关待遇。
二是严把任用程序,强化素质提升。社区工作者选任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具体由镇街组织实施,人选确定并经相关部门无违纪违法联审通过后,正式聘用为社区工作者专职干部。同时,加快社区工作者“社工”化进程,新入职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先选用,已入职的必须在5年内取得资格。
三是严格等级设定,激发队伍活力。参照城市社区“两委”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按工作者任职时间满5年为一个等级序列,获年度考评优秀缩短、基本称职延长晋升。对社区工作者实行基本补贴、等级补贴、职业津贴制度。
四是严格岗位考核,建立晋退机制。将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由镇街制定管理考核办法,每年按20%的比例评选优秀。注重从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中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招录公务员和选聘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