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扣民需,用心拟好“三张清单”。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实行定问题、定任务、定时限一体推进。一是拟定问题清单。深入社区、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开门问计,摸清实情和需求;走出荣昌,走出重庆进行实地考察,开阔眼界,找准差距和不足,查实解决养老需求的短板弱项,列出场地、资金、设施、功能、服务等5个方面的问题需求清单。二是制定任务清单。结合“十四五”规划,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梳理形成“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服务便民利民、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等民生任务清单。在“老有所养”方面重点建设1个区级失能养护中心,21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6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27个村级互助养老点(院),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功能区域。三是列定时间清单。明确到2022年底前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紧贴民意,用情办好“三件实事”。以“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为主题,从最困难群体入手,从最具体工作抓起,分层级、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老有所养”重点民生实事。一是建好养老项目。在黄金坡片区新建1所荣昌区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机构;新建4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8个村级养老互助点。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盛乐嘉颐养中心设施建设在全市处于先进行列。目前全区已建成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3所,社区养老服务站65个,村级养老服务点105个。运营养老机构32所,床位2359张,入住老人1113人。二是做好适老改造。统筹资金对16所农村敬老院实施“三改”和安全整改。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项目,为困难老人配送安装适配产品83套,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舒适性。三是搭好医养平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专业医疗机构。目前全区17所敬老院分别与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养结合对接机制,36家医疗机构为老年人看病就医开通“绿色通道”,5家医疗机构设置老年病科,益民医院、普众中医院备案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三、紧盯民生,用力做好“三化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运用科技手段,在制定惠民政策、实施利民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上办实事求实效,推动“老有所养”行动落实落地。一是标准化服务。邀请市第一福利院对双河敬老院等8家养老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指导,逐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每年组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组织区内养老机构骨干参加全市敬老院院长及标准化建设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养老服务队伍。二是专业化服务。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事业,购买2家社工组织对全区17所公办敬老院的480位老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心理疏导、关爱慰藉等服务;试点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老年人志愿服务,惠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散特困老人、农村独居留守老人600余人;聘请专业机构对全区32家养老机构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指导整改安全隐患,切实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三是智慧化服务。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依托大数据积极搭建智慧养老平台,着力实现养老服务、培育、引导、管理四位一体。探索养老“时间银行”+“积福”运营模式,刺激老人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消费,激活全区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