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沙坪坝区探索“主动发现你在哪里”边缘困难群众机制
日期:2022-02-16
字 号:

为让城乡困难群众有效纳入党和政府社会救助视野,沙坪坝区民政局主动思考社会救助领域更加务实有效、更能兜底保障的救助方式,探索建立“你在哪里”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工作机制。

该机制以锁定发现对象、组建甄别体系、明确工作流程、确立救助办法为任务内容,依托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在全区(村)社区层面建立“主动发现”救助工作站,全面织密社会救助基层网格,变“要我救助”为“我要救助”,真正实现救助对象“困难有人寻,发现有人帮,救助有路径”。

“社工+社区+社会”,形成“整合发现”。社工项目解决了专业性、长效性问题。社工负责五项职责:一是参与机制建设,二是深入楼宇宣传,三是培养群众眼线,四是参与探访甄别,五是开展集中培训。社区参与解决了发现力量人手、构建熟人社会、扫楼入户走访等问题。社区负责五项职责:一是接访群众,了解民情;二是填写名册,及时上报;三是工作配合,协同甄别;四是发展眼线,培养助力;五是协调资源,邻里互助。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解决了救助对象发现后按政策标准分类救助、分渠道救助问题,有效打通组织渠道、社会渠道与邻里渠道。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形成“协同发现”。定期整理分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平台数据,通过跨部门信息比对发现潜在救助对象;邀请区纪委监委进驻平台,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强化监测预警,对经过“主动发现”机制寻找出来的救助对象,开展救助办法跟踪监督。弄明白了“你在哪里”,就应该“来我这里”,确保“主动发现”后跟进“主动救助”。

“土洋结合”,形成线上线下“多重发现”。利用“人工+智能”,整合“线上+线下”,结合“扫楼+信息”,多渠道拓宽发现渠道。开发“沙磁民政”智慧服务系统,线上接受“主动申请”。开设社会救助“微光”专栏,记录主动发现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与感动人物,普及救助政策、讲述发现故事、传递温情能量、鼓励“自我发现”、倡导“发现身边”、扩大发现影响。对独居的救助对象,通过“早看窗帘晚看灯,白天院坝数板凳”等“土办法”提供一对一关爱照顾;对关注对象安装门磁条、呼叫器等应答信息设备及时回应需求。

“五类重点发现”做实“个案”,确保“有效发现”。“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实地走访与重点跟进,确定“五类重点发现”类别:一是致困原因复杂;二是社会支持薄弱;三是甄别难度较大;四是政策保障之外;五是需求心理援助。截至目前深度跟访个案30例。

“发现沙龙”实施发现能力提升,确保“有人发现”。以沙坪坝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阵地,举办“主动发现”培训沙龙,分级培训发现能力。启动“你还有我”培训沙龙,通过讲述“微光”故事,交流主动发现心得经验;通过讲述“眼线”故事,启发激励更多群众参与主动发现。

动态监管走深走实,形成“五有发现”。建立低收入人群动态监测机制,做好“移入”与“删除”两篇文章。始终坚持“五有”:一要有阵地,二要有人员,三要有制度,四要有实效,五要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