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出生于荣昌区万灵镇沙堡村的武英雨,2020年至2022年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5年,武英雨放弃在重庆主城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丰厚的月薪,毅然回到家乡,扎根农村。别人问他原因,武英雨说得实在:“一方面,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村干部就是值得尊敬的人。另一方面,我觉得,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家乡建设也需要年轻人的参与。”
拆“隔心墙”架“连心桥”
心中始终装着村民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娃,武英雨满以为,自己地头熟,联系群众应该没有障碍。
不过,在跟着书记跑遍全村的过程中,他渐渐察觉到,这些平时熟悉的阿姨爷叔竟有“两副面孔”:平时,自己见到他们,说起话来总是有啥讲啥,但见到村干部时,说话就客客气气了,不随便多说一句话。
这个发现让武英雨感到,干群之间有一面“隔心墙”,必须找到突破口。后来,武英雨摸索到了一个联系群众听意见的好办法,那就是“三讲三防”:讲环境,让群众在熟悉的场所发表意见,防止怯场不说真话;讲态度,以满腔热情面对群众,防止群众看脸说话;讲诚意,听意见时自备笔与本子,认真做记录,防止敷衍了事。
拆“隔心墙”,架“连心桥”。武英雨和村委一起,先后组建了“智囊团”“小树根”“和事佬”“及时雨”“热心肠”五个志愿小组,成立沙堡村“517”志愿服务站,承诺“半小时有回复,三天有行动,七天有效果”,让村民的需求能及时得到回应。
武英雨创新开展“五色星”评选活动,定期开展一次评选活动,年终评上五颗星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评选一启动,受到了试点农户的大力支持。武英雨介绍:“‘评不上脏面子,评上了好光荣’一时间成了村民相互督促、自我管理的新时尚。”
2019年,“五色星”案例被编入全国农家书屋促振兴丛书《农村党支部工作手册》。通过创新实践,沙堡村先后获全国文明村、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殊荣。
激发村民原生动力
共同缔造美丽沙堡
不仅如此,武英雨还通过“变农村小院为自治小院,变美丽庭院为经济庭院,变农户为商户”的规划思路,鼓励村民做好庭院环境的日常维护,利用房前屋后栽种经济作物,养殖鸡鸭等,积极引导各小院成为“思想美、环境美、前景美”的“三美小院”。让“农户变商户”,依托镇里打造的“智村”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餐饮或民宿,增加经济收入。
2019年,沙堡村争取村集体发展扶持资金100万元,武英雨连续几个月调研市场、整合资源,撬动社会资金200万元,建成桃园70亩、仙人掌果园50亩、彩莲20亩,实现村集体年收入20余万元,每户增收3000余元。
此外,利用“智村”平台,以“保底收购+溢价分成”的模式,打造“沙堡萝卜”品牌,“沙堡萝卜”产品价值增加超过30%。带动村民发展院落产业,28户一年经济庭院增收50余万元。
带动一群人,幸福一个村。回到家乡的7年时间,看着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多,武英雨眼里藏不住的开心。扎根农村的这些年,武英雨的皮肤变得黝黑,可他从不后悔将青春和汗水留在沙堡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