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渝中:精细化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高效能推进基层社区治理
日期:2023-04-23
字 号:

    渝中区以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渝中怡家”为切入口,以拓展健康医养、休闲消费、人文教育、创新创业、民生保障等一系列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加速构建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亲民、服务更多元的“家门口一站式”高品质社区服务,有效提升社区服务品质。


突出问题导向

重构社区物理空间

    渝中区坚持突出问题导向,以提档升级社区硬件为出发点,突出解决因场地限制、布局不合理、人文建设不够带来的社区服务瓶颈。

    针对“社区规模过大服务效能递减”问题,对社区面积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常住人口8000-10000人和“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标准,在全区统一调整社区规模,将76个社区增设至79个,调整社区界线38处,进一步提升单个社区的服务效能。

    针对社区“机关化行政化偏重”问题,将社区所有条线的服务窗口整合为2-3个综合服务窗口,打通民政、人社、医保、公安等10余个部门数据壁垒,实现38类数据共享。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工协同”和“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工作机制,压缩事项办结时限近60%。

    针对“社区亲民化便民化不够”问题,实行区域化集中办公,不单设社区书记、主任办公室,社区办公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0%,其余区域整体打造为至少3厅3室的“城市公共客厅”,包含会客厅、议事厅、休闲厅和图书室、警务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

    针对“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够”问题,组织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团队进社区,会同居民骨干和热心群众商讨社区发展愿景目标,编制社区规划,有效推动居民需求植根社区发展,唤醒居民“主人翁”意识。


聚焦提质增效

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以创新“社区共治机制”“社区服务机制”“社会力量共建机制”3个运行机制为关键点,进一步发挥平台更大效能。

    构建“3+3”委员会,完善社区共治机制,在社区全覆盖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3个委员会,创新设立“民生保障、文化体育、环境和物业管理”3个委员会,吸纳辖区法律、综治、卫生等专业领域人士,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共治平台。

    开展“三上三清”行动,优化社区服务机制,要求社区工作者主动“上门”,做到民情“清楚”;督促“上路”,助推环境“清爽”;确保“上心”,保持干群“清亲”,推动社区工作者由坐等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将主要精力用于了解实情、服务居民、解决问题。

    深化“五社联动”模式,健全社会力量共建机制,试点实施民政部“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社区基金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合作项目”,设立社区发展、学海扬帆等10个慈善公益基金,针对特殊群体实施服务项目500余个。引入市场主体共同建设,携手推出医养结合、咖啡茶艺、休闲健身等服务品牌。


回应群众期盼

打造美好生活空间

    渝中区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结合独特资源禀赋,构建主题鲜明、特点突出、邻里融洽的幸福美好生活空间。

    打造特色协商的议事空间,搭建“幸福圆桌会”“民乐议事厅”“书记院坝会”等沟通平台,为居民提供多种诉求表达、矛盾化解的渠道,在协商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打造记忆共铸的文化空间,设置社区历史发展陈列室、社区文化墙,立体化构建社区记忆共同体。广泛收集居民意愿,推出“小小规划师”“梦想课堂”“城墙故事会”等公共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居民主动走进社区。现已组建居民文化队伍400余支,“生人社会”逐步演变为“熟人社区”。

    打造精准匹配的供给空间,深挖辖区供需关系,利用平台多功能区域,在老龄化严重区域设立“社区食堂”提供助餐服务、残困群体活动区域设立“渝馨家园”提供助残纾困服务、学校周边设立“四点半课堂”提供托幼服务等,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精细化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渝中区实现了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亲民、服务更多元的“家门口一站式”高品质社区服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