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安全监管发现问题不及时、信息不畅通、措施执行不到位、隐患整改未落实等短板,綦江区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完善“三级网络”,实现“五类预警”,解决“四大难题”,实现实时高效监管,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安全管理水平。
搭建一个智能监管信息化平台
投入500万元开发打造“1251”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包括1张总览地图,机构和人员2类基础信息,设备监测、老人状态监测、流程监管、培训监管、医疗健康监测等5个自动监测预警系统,1个隐患处置结果,不仅把机构工作人员从填写表格等工作中解放出来,还可通过手机操作端,实现指挥中心对机构实时监控和调度。
设置N个隐患感知“神经元”
按照10万元至30万元的标准,为每个养老机构配备基础数据采集、物联设备、音视频网和互联网等4个方面的设施设备,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一同构成隐患识别的“神经元”。具体包括地图、人员、医疗等数据采集,水压、电路、燃气、温度、湿度等多种传感器,生命体征、火焰、声音等监测仪、AI、红外视频,以及可视对讲、网络指挥等,弥补只靠工作人员排查隐患的不足。
完善三级监管处置网络
建立完善区级指挥调度中心、街镇和机构监管站三级监管网络,赋予不同权限和职责。通过监管网络,指挥中心负责发布通知公告、开展月度检查、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可以进行预警督办、规则维护、倒查追责;街镇社会事务办负责开展周检查、部分隐患整改,可以进行预警督办;养老机构负责开展日排查日报告、预警处置、巡查值班、两单两卡应知应会、重点人员监管、三级培训、设施设备维保,可以进行预警督办、机构信息更新等。
解决四大监管难题
五类感知找隐患。通过N个“神经元”,可以实现设备监测、老人监测、流程监管、培训监管和医疗健康监管等5类隐患感知。通过对环境、设备和人体行为的监测,以及对制度落实、服务流程和履职记录的监管,及时精准识别出消防、用电用气、食品药品、护理服务、心理健康、体征异常、脱岗缺岗等隐患。
自动预警报隐患。平台将识别到的隐患,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把需要处理的风险点生成预警信息,通过自动预警机制,主动推送到三级监管网络的电脑端和手机端。所有预警均为同步推送,使发现机制从现场抽查、事后倒查向平台主动推送转变。
三级网络管隐患。三级监管网络按层级分派任务,实现层层监管、层层督办。工作人员该落实的职责和各项制度全部通过手机端执行。如有执行不到位,会预警到养老机构负责人和指挥中心,如机构负责人仍未处理该预警或未整改,则由指挥中心督办,督办次数与养老机构评星评级、各种补贴挂钩。
标准流程改隐患。在平台提前预设各类风险隐患标准化处置流程,手机端根据问题自动推送处置步骤,工作人员对照流程逐项处置并上报处置结果,避免因处置不规范产生新的风险,从而提升问题隐患整改处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