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奉节:突出“三个强化” 打造“阳光村务”
日期:2023-07-12
字 号:

    奉节县着力“三个强化”,持续深化“阳光村务”建设,推进村务更公开、更透明,让基层权力运行更规范,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晓率、支持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

强化“四议”工作法

确保公开规范完整

   “两委”联席会议。村支两委召开联席会议,结合上级相关规定和本村实际,按照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服务、政策宣传及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提出公开方案。

    社会组织商议。召集村级社会组织及其它载体,按照“一事一议”原则,针对公开方案以及惠农政策资金等群众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商议完善,确保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监督委员会审议。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公开方案进行审议,对各项村级事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充分发挥“防火墙”和“连心桥”作用,杜绝项目实施不规范、资金使用不合理、惠农政策落实有偏差等现象。

    群众代表评议。组织群众代表对公开的情况进行评议,让群众的事自己管、自己评,有效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监督意识,确保村级事务群众积极参与、真心认可。强化“七个一”模式

确保公开到位到人

    发出一封公开信。以县委县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名义,分别给全县城乡居民和辖区居民发放一封公开信,内容包括上年度重点工作特别是民生实事办理情况,以及今年重点任务,便于群众知晓监督。

    设置一个公示栏。修订完善《奉节县村务公开指导目录》,指导村社将村务公开内容按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服务、点题等6大类、31小项,分项在村级公示栏全面公开。

    编印一份便民服务手册。梳理政府机构的服务职责、工作机构、办事流程、工作承诺、联系方式以及惠民政策等内容,汇编成册,方便群众办事和了解政策。

    开办一套自办广播。结合各乡镇实际,根据党务政务公开需要,以及群众收听习惯,通过自办广播的方式,将群众不容易看懂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给大家听,为老年或文化程度偏低的群众获取公开信息提供便利。

    建立一个微信群。针对智能手机使用人群,特别是外出群众,各村社通过微信群,第一时间推送公开内容,进一步畅通信息公开渠道,使群众快捷获取公开信息。

    开设民生监督电视村务公开栏目。依托县融媒体中心资源,建起全市首个有线电视村务公开信息平台,开设民生监督电视村务公开栏目,村民可通过多种终端和途径获取信息。

    推行一个互联网公开平台。依托奉节县小微权力监督平台,设置党务、政务、财务、服务公开四个板块,延伸涵盖集体资金、工程建设落实等16项子模块。全县392个村(社区)共录入公开信息290万条,涉及资金42.1亿元。

强化“互联网+”督查

确保公开提质增效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工作监督机制,推行村务公开监督工作报告制度,全县392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细化、量化、具体化工作制度,持续推动村级监督责任落实。乡镇纪检队伍同步跟进村务公开活动,不定时、高频次开展监督检查。

    畅通监督渠道。畅通线上线下监督渠道,列出监督服务事项具体清单,群众可随时通过“监督一点通”微信小程序和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的触摸查询机监督村务公开情况,并以视频、图片、音频、文字等方式反映有关问题。开设奉节县“民生之声”问政平台,向社会公布举报方式,公开受理群众的监督举报。严格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值班制度,及时受理、回复群众反映的问题。

    提升监督效能。通过数据预警、系统比对、自动分析发现问题数据,由属地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核实,目前,平台已助力行业主管部门累计整改问题225个。组织定期综合研判,梳理权力运行、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进一步规范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同时,将“阳光村务”建设工作纳入县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年度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