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位于成渝腹地,辖3个街道、20个镇,幅员面积1583平方公里,有44条、490余公里镇街界线。潼南区创新实施“五界”工作方法,勘界实现无争议、零纠纷。
全面统筹,强化保障
把乡镇勘界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区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门搭建工作专班,各镇街、村(居)落实专人,形成区、镇、村三级工作格局。民政牵头制定《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方案》,落实财政资金,培训区镇村三级干部400余人次。
科技赋能,专业核界
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实景三维、RTK测量与移动设备定位、无人机航拍,解决边界地区地形地貌复杂难以实地勘测等问题。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大比例尺制作工作底图;使用界线节点标注、赋予坐标的方式,描述界线方位和走向,较“十六方位制”在可读性、精准性、稳定性方面实现质的提升。
发扬民主,合理确界
在室内图纸认界基础上,重点针对有争议的11处区域,组织毗邻镇街、村居和边界“三老”代表,重新实地走访调查,按照“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的原则,开展镇街集中会商、村级集中协商,联合商定争议界线,统一签订协议书确认行政管理界线。
固化成果,依法定界
全面整理勘定的数据资料,转化形成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界线协议书附图、界线文书、界线地形图、界桩选址及界桩与方位物测绘等成果,建成全区界线数据库、影像图库。形成全套完整资料后,按规定报批,法定行政区域界线数据,推动实现行政区域界线数据精准化、内容丰富化、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