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奉节:微爱大义 让特殊人群从爱的家园走向温暖社会
日期:2023-09-05
字 号:

   “这几盆多肉是我养的,你看它们长得多好看,刚刚老师也夸我呢。过几天赶场,老师带着我去菜市场卖了,我就又有零花钱了。”8月28日,在奉节县永安街道“渝康家园”里,精神障碍患者小莉(化名)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培养的植物,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这个800平方米的“渝康家园”是永安街道317名精神障碍患者共同的温暖家园。生活技能培养室、康复功能室、个案工作室、多功能活动室、职业技能培养室,每一间都承载着他们从迷惘到清晰,从失落到希望的爱的记忆。

    近年来,奉节县民政局贯彻落实“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奉节县微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永安街道“渝康家园”先行试点,提升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增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获得感、幸福感。

   “不容易,很不容易。”提起2年前刚接手永安街道“渝康家园”时候的情景,奉节县微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丰富感慨良多。那个时候,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属还没有接触过社工,对这份陌生的关爱心怀抗拒,社工们常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还会招致患者的骂声。

    不气馁的王丰富和社工们打起了感情牌。“要让患者和家属接受我们,就要把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王丰富链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给患者和家属们争取到2000多双品牌运动鞋,又招募到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把鞋子送上门帮助他们试穿,让他们感受到是真正为他们办事,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借机收集患者自身疾病和家庭情况,拉近了彼此距离、增进了彼此感情。

    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入户走访,了解患者病情、家庭情况、救治救助等信息,永安街道“渝康家园”建立了工作台账,全面、准确、及时掌握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需求,建立了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在王丰富的心中,这份工作就是爱的工作。他还记得半个月前,一位独居的中年女患者半夜大哭大闹,在接到精防医生的电话后,微爱社工就立即来到其家中,从早上到下午耐心安抚,看到患者饿了就给她买盒饭,看到患者情绪波动大就购买药物帮助她服下,临走前还自掏腰包给了患者200元钱,并留下微信便于进一步跟踪。半个月过去,患者在与社工每天的交流中逐渐回归平稳,还把社工认作了女儿,不善言辞的她反反复复地说“谢谢共产党,谢谢共产党派来的好人。”

    爱让患者回归理性,爱也为患者回归社会铺平道路。疾病认知管理、文娱体育康复、社交技能学习、社会功能康复、职业技能培训……一个个全方位的服务项目,帮助患者由完全依赖的生活模式改为逐渐独立自理的生活方式,由病人角色转换为具有社会功能的正常人。

   “谢谢社工老师,教会了我用智能机,我也可以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了。更好的是我可以和在外面打工的爸爸视频了。”精神障碍患者文远(化名)在社工的指导下,第一次通过屏幕看到了久未谋面的爸爸,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每次来参加小组活动+3分,参加户外活动+5分,参加职业康复+10分,为了让患者走出家门,永安街道“渝康家园”还开设了爱心超市,通过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康复,帮助他们实现稳定病情、防止复发、提升社会功能、重新融入社会。

    一个患者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奉节县微爱社工通过走访及平时接触了解到,精神障碍病症由于疾病特殊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没有工作,同时还有一名或者多名家属在家专门照料患者。而这就导致患者家庭失去了至少两个经济收入来源,还增加了药物治疗费用以及精神压力。

   “如果可以开展职业康复,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参与社会劳动,让家属就业之余兼顾照料患者,就能够改善患者家庭经济条件,提升患者康复水平,提升患者家庭的造血功能。”王丰富介绍。在“渝康家园”项目的支撑下,结合患者家属的自身需求,大家一致同意将家政服务作为创业就业方向。

    2022年4月,奉节微爱社工组织正式启动了家政服务职业康复项目,邀请专业家政公司前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习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病人陪护、维修服务等家政服务。随后注册奉节县微爱社工家政服务部,开始对外承接家政服务,而外出服务的时间里患者可以到渝康家园由社工帮忙照看。截至目前,已有15名患者及家属参与家政服务,帮助患者家庭月增收1500元左右。

    第一个参与家政服务的患者小浩的妈妈在专业家政服务员的带领下,进入客户家中服务了1个小时,拿到了100元的报酬。拿着劳动成果她十分开心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微爱社工,让我通过做家政服务有了这么多年来的第一笔收入,让我们家庭看到了希望,我们一定会好好做下去。”

    从手把手教会患者使用计算器算商品价格,到一遍一遍引导患者开直播带货奉节脐橙,再到为患者链接社会资源争取到眼镜计件代工,奉节县微爱社工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和县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依托永安街道“渝康家园”,通过开展直播创业、园艺种植、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链接洗头、理发、环卫等就业资源,根据患者的患病分级评估和技能水平,搭建患者就业平台,帮助患者在职业情景和社会环境中康复,让患者和家属过上了有质量的生活。目前,永安街道有50余名精神障碍患者通过职业康复达到就业条件,康复就业率达15%。

    据奉节县民政局局长刘芳介绍,下一步,县民政局将以永安街道“渝康家园”为中心,逐步总结经验,加强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技术规范和服务;在各街道社区打造“卫星服务站”,扩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面,将服务网络延伸至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