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九龙坡:“星期二公益”集市,推动社区公益慈善大众化
日期:2023-10-20
字 号:

    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共有7个社区,户籍人口6.27万人,常住人口11.74万人,流动人口密度较大,老旧小区相对较多,群众诉求多种多样,无法完全依靠政府购买项目或政府政策逐一解决。

    2020年,石坪桥街道筹备成立全市首个街道级社区治理专项基金,并以基金统领慈善救助、社会福利、爱心帮扶、社区治理等公益服务,探索建立以慈善社区阳光基金为中枢的支持体系,运用“公益提案大赛”的形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精准化服务,逐步走出一条“五社联动+公益慈善”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01实施过程

社区主导

优化活动内容品质

    “阳光基金·公益集市”发挥社区“两委”统筹作用,每场活动结束后进行综合复盘及比选。通过不断优化提升活动内容、梳理资源清单、总结活动不足、讨论创新主题等方式,不断提升各参与方的综合能力和集市品质。

“星期二公益”集市


特色主题

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根据7个社区文化特色、资源种类、重要节日、网络热点等应景应季开展具有不同鲜明主题的公益集市,保证每期公益集市不重样,持续保持活动新鲜感,不断为公益集市注入新活力。目前已经以“一老一小社工周”“向阳花开 益起童行”“一米阳光 又见冶金”等为主题开展,居民群众反响良好。

不同主题的公益集市


品牌打造

提升慈善公益形象

    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星期二公益”集市,号召居民“每周做公益,每天做好事”,加强慈善项目包装推介,塑造公益服务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社会美誉度。结合石坪桥地理文化特色、五社联动、阳光基金内涵,全新设计制作阳光基金品牌LOGO,定制徽章、水杯、文件夹、购物袋等社区阳光基金10余款文创产品,塑造基金IP形象,不断加强群众对公益慈善的记忆。

社区阳光基金文创产品


提案大赛

深化社区居民自治

    通过“公益提案大赛”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积极性,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发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机构开展“社区诊断”,深入社区实地调研,挖掘自治“金点子”,提炼公益提案项目。通过项目初筛、优化、路演、评审等环节,落地实施社区教育、社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社区特殊人群关爱、社区文体活动、自然科普、社会服务、公益慈善等精准化社工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公益提案大赛


广泛宣传

提升社区阳光基金影响力

    利用腾讯平台建立“烟火人间石坪桥”新媒体平台,走访挖掘石坪桥好人好事、特色项目、优秀组织等特色亮点,拍摄制作成公益短视频全网发布。定期将实施的公益项目进展、基金财务收支情况、培育孵化的社会组织情况、即将开展的活动预告等内容制作成公众号推文发布,加强群众互动反馈。联结九龙坡党媒“见十”、九龙报、九龙新闻,华龙网、重庆日报等5家新闻媒体同步转发,不断扩散慈善影响力,提高群众对慈善公益认同度。


02产出与成效

五社联动融合创新

提升基金造血能力

    通过“星期二公益”集市,联合市慈善总会和区慈善会,累计汇聚51家爱心企业、17支社会组织、5所小学及幼儿园、3家医院及诊所、47支社区社会组织,联动爱心人士500余人,首次活动募集善款4000余元。“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项目实施以来,石坪桥街道社区阳光基金共募集慈善资源150余万元。

首场公益活动募集善款4000余元


专题培训实战训练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聚焦“阳光基金·公益集市”,举办“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班5期。目前,社区、网格人员考聘持证率达75% 以上。“星期二公益”促进了群众相互间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公益服务宣传推广提升获得感,居民由以往的观望者逐步转变为行动者,从简单了解到熟悉信任,每场公益活动参与人次、募捐人数、善款金额均持续上升。

社区社工室参与公益宣传


角色转变激发活力

提升“惠民有感”水平

    “阳光基金·公益集市”集市,不断发挥社区社工室统筹作用、社会组织支撑作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载体作用、志愿者辅助作用、社会慈善资源保障作用,不断激活慈善公益参与社会治理活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关爱儿童、关心未成年、关怀老年人等相关主题活动100余场。其中,“共享奶奶”“睦邻氧吧·心理健康”“4S健康驿站”“法治小课堂”等项目服务质量较高,社会反响良好,群众满意度高。居民感受到社区公益服务,实实在在是为居民服务,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五洲小区自治、冶金楼门文化等一批典型成效初显。

群众参与公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