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礼嘉街道作为智慧社区项目建设试点,紧盯痛难点,梳理完善100万余条数据、612项资源目录,搭建城市码应用支撑平台;设计落地智能应用100余项,形成初步全场景应用集;倒排工期49天,实现智慧城市(社区)运营中心从无到有,让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各种便捷服务。
强队伍 聚力量
夯实智慧社区建设基础
强班子,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街道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选优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聚力量,发挥好“共治网”作用。整合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等力量,构建共治网络,促进各方同向发力,实现一张智“网”管全域。
抓培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街道、社区2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智慧社区管理运用培训。打造4个超级柜台,加快“进一网、能通办、做统管”改革进程,以窗口简化倒逼流程再造。
补短板 强弱项
破解基层治理难点痛点
瞄准“家底不清”,健全“综合数据库”。智慧社区以“区级下沉+本级沉淀”的模式,集中近3年来街道、社区各部门职能数据及区级下沉业务数据约2000张表,突出业务紧要需求,运用数据捕捉、智能填报等信息技术,建立智慧社区底层科学完善、务实管用的“一图统览”智库管理体制。
瞄准“服务单一”,创新业务“连环招”。智慧社区围绕“政府服务、社会治理、民生需求”三个维度,以民生保障、公民投诉、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为重点,逐步构建政府与社会和群众的互动圈、同心圆。创新推出公民事件报料掌上渠道,统筹居民、物管、网格、小区、社区以及街道各部门等,合力形成智治、共治、长治新格局。
瞄准“任务繁碎”,发展精准“智能脑”。串联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个体工商户、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实时掌握社区动态数据,第一时间向社区工作人员推送数据变化情况,为社区工作人员安上“千里眼”。围绕“减群、减表、减平台”的目标,减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社区工作人员腾出手、迈开腿,零距离服务群众。
搭平台 强配套
持续拓展智慧场景应用
夯实基础支撑,在“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选址京东方创新中心,倒排工期,并联施工,挂图作战,49天建成面积为2700平方米的智慧城市(社区)运营中心。以综合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可视化平台,将礼嘉全域重点建筑、重要场所等各类数据入格上图,精准呈现全街“家底”。通过后端运行平台,实时下达调度指令,交互查看事件处置详情,督导工单处置效果,实现“政府服务一链互通,社会治理一网共治,民生需求一图全览”。
完善功能配套,在“场景拓展”上下功夫。集中打造“一中心、一街区、一小区、一学校”重点应用场景。“一中心”即上述运营中心,配套新区智慧城市治理支撑环境,提高区、街道两级的协同联动和事件处置能力。“一街区”以礼铭路、嘉和中路等为示范点,建设智慧斑马线、垃圾分类智能投放厢房、水域安全预警等智慧城管场景。“一小区”以龙湖两江新宸为示范点,配备智慧书屋、药柜、远程问诊系统等,开启智能、共享、安全的幸福社区生活新模式。“一学校”以星光小学礼嘉校区为示范点,集中部署3个学习场和8个学习室,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人才培养。
创新运营模式,在“持续发展”上下功夫。按照“政府引导、社区参与、市场响应”模式,推动智慧社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基层政府按需购买、国有企业承建运营的合作模式,围绕政府服务、社会治理和民生需求,积极申请市级区级项目落地,引入社会资源入驻,推进智慧社区场景集群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