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梁平:“11133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日期:2023-11-20
字 号:

梁平区构建“强化1个引领、搭建1个平台、规范1套标准、发挥3个作用、实现3个融合”的“11133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夯实乡村振兴的治理根基。


01 组织引领为乡村治理“强根基”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梁平区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武装,累积培训村(社区)干部等700余人次,选派16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到村任职,调整优化村(社区)干部377名,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671名,联合审查村(社区)干部6400余名。全区村(社区)书记、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一肩挑”覆盖率达98%以上。


02数字化平台为乡村治理“添羽翼”

村民只需在网上动动手,村干部就把事情办好。梁平区坚持“互联网+乡村治理”新思路,通过乡村钉钉、农村“三资”监管、农村宅基地审批等平台,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申报记录、审核确定、积分应用、积分监督等管理均可通过线上操作,“三资”监管能随时发现村(社区)干部日常开支问题,基层干部乡村治理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03 积分管理标准为乡村治理“搭台阶”

怎样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问题?梁平区将村(社区)事务与村(居)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围绕乡村治理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明确符合实际的积分内容、评价标准、奖惩措施,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动态管理、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目前,竹山镇猎神村已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袁驿镇民主村、曲水镇聚宝村、双桂街道安宁村已建设成为全市乡村治理示范村。


04“三支队伍”为乡村治理“聚活力”

为激发更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梁平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三支队伍”作用。基层党组织向党员干部讲政策,向农民群众教方法、解难题;党员干部主动走村入户引导、帮助、鼓励农户做好相关工作;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05“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新格局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以自治为核心,健全村规民约400余条,拓宽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平台;以法治为保障,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和网格化管理,划分网格2700余个,织牢社会矛盾“兜底筐”;以德治为灵魂,创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19个,夯实社会矛盾的“防火墙”。“三治结合”让村民的千思万绪拧成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