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秀山县迎来了这个冬日里的第一场大雪,银装素裹的美丽秀山让市民们兴奋不已,但秀山县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却无暇赏雪,而是担心着一名被称为“哑子”的流浪汉。
“哑子”是一名30多岁的聋哑人,是秀山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在街面巡查时偶然发现的一名流浪人员。据周围住户回忆,“哑子”平时就住在城区内三角塔附近的一个工棚里,晚上就在周围烧烤店里打工,由于流浪太久,沟通不畅,很难查到他的来处和家人。被发现后,工作人员多次耐心沟通,但“哑子”仍执意不愿进站接受救助,工作人员只能不定期回访,上门为他提供棉衣棉鞋棉被、方便面饼干等日常用品。
“东西他愿意接受,但就是不愿意跟我们走。我们街面巡查的时候都会来看看他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至少要做到让他不挨饿不挨冻。”寒潮天气降温幅度大、气温低,为了确保像“哑子”这样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务工不着、寻亲不遇等临时遇困人员都能温暖过冬,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加大了街面巡查力度,增加了巡查频次。“我们拉通了全县救助网络,重点摸排、重点关注,做实街面巡查,要求‘查不厌精’‘巡不厌细’,基本都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秀山县救助管理站站长邓天兵介绍。
入冬以来,为确保救助广覆盖、有温度、无死角,秀山县救助管理站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和日常救助工作结合起来,将“点”上发力和“线面”延伸结合起来,抓牢抓实救助工作。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结合低保、特困入户核查等工作,做好易流浪走失人员动态监测,强化政策宣传执行,把惠民政策送上门、送入户,解决群众的临时困境。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分层分类救助,织密由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1+1+1+1”联动救助网络,按区域开展巡查,快速及时高效救助。三是扩大社会参与,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做好街面巡查,启动福彩民心亭、城市管理执法服务站作为街面临时救助点,提供免费热水、临时休息取暖等帮助。开办救助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动员环卫工人、出租公交网约车司机、夜间保安人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发现与救助工作。四是做好保障管理,备足物资,加快救助管理站新站点改造建设,完善站内设施,加强站内管理,严格落实救助管理“六个必须、六个不得”要求,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自“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秀山县救助管理站共出动工作人员150人次,救助车辆50台次;救助30人次,发放棉被棉衣60件,棉鞋30双,方便面等食品1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