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通过整合资源载体,在养老服务中心开设老年食堂,针对老年人就餐实际需求,不断推动“家门口”助餐体系建设。截至目前,该食堂共接待约1.6万人次用餐,其中约80%为社区老年人。
关注个性需求
把好“入口”第一关
“以前吃饭是个大麻烦,现在社区有了老年食堂,不仅每周有食谱,还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再也不用担心每天吃什么了。”家住鸳鸯街道的王婆婆欣慰地说道。
据了解,鸳鸯街道老年食堂采用小碗汤菜形式出餐,现炒现做,分量均等,充分保证了分餐取餐的卫生、便捷、个性化搭配等。同时还为“三高”患者、孕妇等人群专门提供养生健康餐,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用餐需求。
为保证老年群体健康养生、绿色清淡、多样化的用餐需求,街道要求食堂精心挑选优质食材,保证食材应季新鲜可溯源、生态健康,把好“入口”的第一关。同时,在非用餐时间段,街道、社区、运营机构多方联动,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美食品鉴活动,邀请居民免费参加,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满足感。
接待16000人次用餐
为居民幸福“加码”
60-75岁9折优惠、75-85岁8折优惠、85岁以上长者可免费用餐……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老人,老年食堂还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针对特困户、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残疾人,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并经常性开展赠送有机产品和优质牛奶、水果等应季食材产品的惠民活动。
据介绍,目前食堂共配备7名工作人员,每次用餐可接待100人次,每天提供25-30种不同的菜品,包括荤菜类、素菜类、主食、汤类、餐后水果等,价格区间为1-15元,价格亲民,供老年人自由选择。与此同时,还举办不同类型、规模的特色美食品鉴活动20余次。
未来,两江新区鸳鸯街道将进一步织密惠民服务网络,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对社区养老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在重点保障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用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推动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让“小食堂”服务“大民生”的同时,不断提高和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和生活需求,进一步为居民的幸福“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