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锐意进取、革弊鼎新,攻坚克难、扛鼎担当,用每一张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今日起,“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开设《民政人说》栏目,诚邀广大民政工作者讲述温暖故事,畅谈工作体会,分享工作经验。
丹心为民 务实作为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之我见
璧山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谷山岗
笔者认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必须履行好三大职责:一是救助理念的引导和推动,二是救助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三是救助工作的督促和落实。如何履行好这三大职责,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将其概括为“134668”工作法,现分享给大家。
“1”就是一个中心兜住底。以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为中心,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扶尽扶。
“3”就是三级帮扶暖民心。对困难群众,推行镇街、村居、村居民小组三级帮扶制度。以巡访关爱为重点,每月采取电话、视频、入户等方式,至少巡访一次,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处理相关变动情况。
“4”就是四级联动解难题。区级各部门、镇街、村居、村居民小组四级联动,通过“线上大数据比对+线下‘铁脚板’走访”,发现问题,快速交办分办,及时处置,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668”就是“六大原则”“六大救助”“八有公示”。
六大原则
(一)坚持有利于群众原则。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要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开展工作。
(二)坚持换位思考原则。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板凳调头坐,一定要换位思考。对百姓的冷暖、安危,群众的疾苦、呼声,应时时予以关注。面对困难群众,首先要问一问自己,假如这个人是我的弟兄姊妹、父母叔伯、亲戚朋友,该怎么办?怎么处理?在处理群众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多一些公德心,有一颗善良心。
(三)坚持宽严适度原则。凡事皆有度,适度则利,过度则害。无论是严是宽,都要合理的度,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过严会导致逆反心理,引发极端行为;过宽则会造成秩序混乱,矛盾丛生;只有宽严适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矛盾和冲突。
(四)坚持科学研判原则。通过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等手段,发现家庭收入财产超标等情况,要根据对象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不能“一刀切”。
(五)坚持“一事一议”“集体研判”原则。充分考虑家庭刚性支出因素,综合核算,适当扣减,切实将“适度扩大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范围”要求落实到位,根据对象特殊情况“一事一议”、集体研判。
(六)坚持热情高效、清廉办事原则。对群众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办事要高效。同时,不吃拿卡要,为难群众,做到清廉干事、干净干事。
六大救助
(一)主动发现,主动救助。要由“坐等上门”的申请救助向“上门服务”的主动救助转变,由“被动给予”的工作任务向“主动关爱”的使命担当转变。将被动受理群众救助申请转变为主动摸排救助,把“人找政策”和“政策找人”结合起来,建立“线上+线下”主动发现模式,完善困难人员监测数据共享和对接机制,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救助”。
(二)动态管理,动态救助。动态管理要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对到期应核查人员全部纳入系统核查。在册人员每季度进行待遇资格认证,新审批人员必须100%核查,在册特困人员每年至少全员核查一次。同时,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防止死亡、服刑人员继续领取救助金。完善更新镇街、村居、村居民小组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帮扶台账,落实帮扶措施,坚持每月走访,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家庭收支情况,为调增、调减救助标准及停发相应救助提供准确依据。
(三)全面排查,全面救助。要充分发挥村居干部、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的作用,针对困难人群逐村(社区)、逐小组、逐户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主动发现。凡是符合条件的,立即予以救助,力争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四)宽严适度,精准救助。要宽严适度,以仁爱之心履行好自身职责,但红线不能越,底线不能破。精准救助就是工作方法、工作艺术的体现,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能救则救。
五)爱民为民,温情救助。“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我们要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打造“温情救助”,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主动作为,热情救助。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不担当、不作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要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接待用语,热情周到服务,认真学习政策,灵活运用政策,做到程序规范、行为规范、救助精准。
八有公示
(一)镇街要有单独的公示栏;
(二)村居要有单独的公示栏;
(三)村居民小组要有公示牌;
(四)车站、农贸市场要有公示牌;
(五)楼栋、院落要有公示牌;
(六)群众家中要有公示单;
(七)各镇街、村居办公室要有公示单;
(八)政府官方网站上要有公示单。
“134668”工作法,究其根本是“丹心为民,务实作为”。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使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政策是不断变化的,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我们要用爱心、责任和智慧,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社会救助更加有力度、有温度,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