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南川:全力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质效 助力精神障碍患者重燃“怒放的生命”
日期:2024-07-03
字 号: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日前,在南川区西城街道“渝康家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前来参加社区康复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正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放声高歌,场面温馨而和谐。

近年来,南川区民政局积极探索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模式,全力推动“精康融合行动”走深走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效明显提升。


立足需求

2600余名患者有了“温馨家园”

“谢谢你们的照顾,这里真好,我都不想走了。”近日,在社区康复服务站,患者霓裳(化名)微笑着向工作人员表示感激。

像霓裳一样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南川区有2600余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分散在全区各个村(社区),有庞大的社区康复服务需求。

南川区融合民政局“渝康家园”、卫健委“同伴支持”、残联“渝馨家园”,综合利用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资源,按照“中心+站点”的布局架构,完成1个区级示范点,2个街道、10个乡镇、66个社区康复站点建设,打造可持续运转、服务高效、成果显著的社区康复模式。

多方协同

全方位服务为患者插上“自由翅膀”

“没有来这里之前,他什么也不干,只知道坐在沙发上发呆,有时叫他吃饭都要莫名其妙生气,直到参加社区康复治疗后,才有所改变。”患者张宇(化名)的家人告诉社工,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病情好转,也不利于恢复融入社会的能力,感谢服务站帮助孩子恢复了健康稳定的情绪。

近年来,南川区以项目化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整合卫健委、残联等多个部门数据名单,建立“社工+N”的综合服务团队,详细了解患者个人、家庭、环境等情况,为精神疾病患者建立“一人一档”。

什么是“社工+N”?南川区社区康复服务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即联动社工、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专职委员、民政专干、社区医务人员、片区民警、心理咨询师、志愿人员等各领域专业工作者,为患者开展全方位的社区康复服务,助力让患者早日融入社会,拥抱健康生活。

精准康复

专业服务助力患者“重获新生”

患者小雪,是精准康复的受益者。她通过社工实施个案帮扶,到社区“渝康家园”参加户外行走、素质拓展、工作疗愈、务农疗愈等康复活动,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用量,如今宛如“重获新生”。

“在‘渝康家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不仅康复了,还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其他患者讲解居家康复知识。”小雪洋溢着自信笑容。

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南川区委托专业机构为患者量身制定康复方案,通过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患者走出家庭,重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化的生活。目前,已开展活动121场,包括服药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居家康复指导等,累计服务1235人次。

建立机制

搭建“医”“康”无缝衔接桥梁

要增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的幸福感,离不开“医疗”与“康复”之间的双向奔赴。南川区金佛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会定期与精卫中心、片区精防医生、患者家庭进行联系,持续跟踪‘精康融合行动’开展情况与患者的康复情况,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稳定的‘医’‘康’衔接通道。”

为加强精神障碍治疗与康复资源的整合协调,南川区民政局已建立信息共享、衔接顺畅、运转有序的服务转介系统,形成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之间的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和资源调配。目前,已转介23名患者参加社区康复服务,7名患者进行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