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改革进行时丨垫江:坚持“党建+救助” 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日期:2024-12-27
字 号:

开栏语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对标对表、精准破题,紧贴发展之需和群众所盼,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民政改革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做法。从今天起,开设“改革进行时”专栏,陆续编发民政领域改革典型案例,推广改革有益实践和先进经验,助力打造民政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标志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改革动因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垫江县现有城乡低保共12734户19716人,特困供养人员4284人,对4119人实施临时救助。经深入调研,社会救助工作存在以下3个方面问题,亟待通过改革实现机制重塑,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满足困难群众的需要。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在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革完善以满足从“输血”到“造血”、从“物质”到“服务”的转变。

提高行政效能需要。将党建融入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助于增进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进联合救助的需要。发挥党委政府领导作用,通过打通“上”与“下”、“左”与“右”的壁垒,统筹整合各专项救助部门资源,衔接社会各方面资源,使社会救助向统一、归口、综合转变,进一步激发社会救助活力,真正形成“党委统领、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大格局。

改革举措

把“党建+社会救助”贯通全领域,打造“共同体”。一是强化党建统领。将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头雁效应”,持续激发干群“雁群活力”,升华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快速响应、无缝衔接的“党建+社会救助”品牌。二是强化横向协同。由民政牵头与人力社保、医保、住房城乡建设、应急、残联等部门加强协同,建立日常联络、信息共享、个案会商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党建统领社会救助工作、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党建效果。三是强化纵向联动。依托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构建县、乡、村、网格“四级”救助网格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小区物业党建、社区单位党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三结合”。将社会救助工作融入基层党组织的“支部+”各项工作中去,基层党员主动“走出去”联系困难群众,主动参与困难家庭的帮扶服务,确保有困难、有需求的群众时刻都在党组织的视野中。

把“党建+社会救助”嵌入全链条,织密“保障网”。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推行“党建+链接+延伸”工作模式,以党建为统领,链接基层党组织资源,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到支部、到“最小管理单元”、到“作业面”,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救助提质增效的动力源。二是夯实阵地建设。依托存量闲置设施,建立“1+5+N”救助服务平台,即在县城建立一个“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在中心商业区建立5个救助服务驿站,在303个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在群众集中的地方建设“半月讲坛”“理事堂”“舒心亭”“同心茶社”等多个平台,宣传解释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参与县域社会救助,选优配强“三员队伍”(即救助指挥员、救助协理员、救助快递员),开展“三访”遍访困难群众(即党员家访、社区干部下访、网格员走访),全覆盖、无死角遍访网格内居民;利用退休干部老党员自发组建“银发志愿者服务队”,通过走出家门、走进院坝、深入群众、听取民意,宣讲救助政策;发动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楼栋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主动发现队伍,确保救助政策“进家门”、群众诉求“分秒报”。

把“党建+社会救助”锚定全角度,推动“线上办”。一是升级救助“码上办”。全面推广“渝悦救助通”数字应用,实现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完成社会救助在线申请、在线签署核对授权、救助对象待遇资格认证、救助情况在线查询等,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应用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线上受理申请39244件,占申请总量的 97.85%,平均办结时间缩短一半。二是实现救助事项“一次办”。依托“渝快办”平台和“渝悦救助通”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集成了基本生活救助、临时救助、廉租住房保障资格认定、农村危房改造资格认定等多项业务,实行“一端受理,平台分办,协同办理”,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在家一次性就能完成多项救助申请。已受理联办申请3910件、涉及8642个联办事项。三是用好联动机制“精准办”。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定期信息共享机制,按照“凡救必查、定期核查”的原则,严格社会救助对象核查比对工作,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今年以来,共核查 104953人,其中跨省核查153起。

改革成效

“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开展以来,基层党组织社会救助责任得到了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和社会救助实现了深度融合,社会救助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慢向快提升、由粗向精转化,兜底保障实现扩围增效,群众更感党恩、听党话。

同向发力,形成社会救助“一盘棋”。垫江县以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为主线,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打造“县委县政府统筹把握方向、组织部门牵头调度、民政部门统筹推进、乡镇党委主抓实施、村(居)党组织具体落实、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社会救助工作组织体系。整合相关政策、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完善统筹协调、职能融合、相互支撑、同向发力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县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救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更加及时、更有温度、更富成效。

提速推进,按下社会救助“快捷键”。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审批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临时救助金额1万元以内急难型临时救助金一天内发放到位,救助效率显著提升。组建由303名成员组成的帮办代办队伍,开展帮办代办服务,为自主申请有困难和无法自主申请的家庭或个人开展“跑腿”服务。2023年以来,帮办代办各类救助事项10922件,切实做到“群众呼、我来应”,救助服务实现“一次不用跑”。

惠民有感,提升社会救助“幸福值”。多元救助力量参与到救助服务中,从“兜得住”加快向“兜得好”转变,引入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社会企业等专业机构,开展救助对象社会融入、就业指导、心理慰藉等5项重点服务。实现从物质救助向精神、心理、文化、社会等全方位救助服务转变,让困难群众及时享受政策帮助,时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2023年以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32298人次,覆盖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