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个个来,都排好队……”临近中午,位于奉节县鱼复街道明良社区的孝善食堂内排起了长龙。一列列干净整洁的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挂满了各类寓意吉祥的装饰画,营造出祥和的家庭氛围。红烧排骨、青椒肉丝、西红柿炒蛋、青菜豆腐汤……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从亮堂堂的厨房端出来,香味顿时弥漫了整个屋子。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在家做饭有些力不从心,有时候就随便对付一口。现在好了,孝善食堂就在家门口,饭菜既可口又实惠,几块钱就能吃得很丰富,而且90岁以上的老人还免费,真是省心又省钱!”张大爷老两口看着桌上美味的饭菜,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近年来,奉节县民政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聚焦“养老护小扶弱助残”等社会民生实事,强化服务保障,创新服务举措,探索建设集“养老服务中心+儿童成长驿站+老年大学+孝善食堂”于一体的“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双龄供养实现跨代有效衔接。
凝聚共识
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
奉节县高度重视“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乡镇(街道)调研指导,并将其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和全县重点工作。为完善政策体系,奉节县制定并印发《奉节县关于推进“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创新设立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助养补贴、困难补助制度。同时,将“一老一小”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成效考核指标,实行赛马比拼考核,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在资金和政策保障方面,奉节县实行养老服务中心、孝善食堂示范运营奖补激励机制,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通过创新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鼓励乡镇(街道)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已建成的养老服务中心、国有闲置场地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评估,并通过公开招租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运营。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实现了社会化运营,减轻了财政负担。
整合资源
打造“宜老宜小”功能联合体
在资源利用方面,奉节县采取“服务功能、力量资源、运营机制、服务能效”四个联合的方式,统筹推进联合体建设。依托公平镇返乡创业园区,盘活公平镇原林业站闲置办公用房,率先建成运营全县第一个“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该联合体通过筹资改建爱心便捷厨房和老年食堂,为养老服务中心入住老人提供固定供餐、周边老人低价就餐、高龄失能老人上门送餐等多元化服务,日均用餐人数达300余人次。
此外,奉节县还通过挖掘返乡创业园“边角闲房”空间资源,改建闲置办公室和角落,配备康复器械和健康档案,嵌入“儿童之家”配套功能区,打造企业员工儿童活动室和心理辅导室。这些举措实现了园区阵地空间的功能叠加、资源共享和服务提效。
在功能设置上,“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实行“七站合一”,包括“社区养老服务站”“儿童成长驿站(含托育服务)”“孝善食堂”“老年大学”等七个功能区。同步开发养老、护幼、助餐、老年助学、心理健康等七项功能,固定实施“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我爱我家家庭教育指导”等慈善项目,有效满足了“一老一小”的共性与个性需求。
强化服务
建设“益老益小”幸福生活圈
奉节县以“一老一小”需求为导向,推动精细化服务。由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特聘教师,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链接公益慈善及志愿服务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日”和“第二课堂”活动。同时,建立“政府+学校+企业”托育助学链接机制,打造“园区村小”,为周边留守儿童及园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课后辅导、益智游戏等服务。
在已建成的公平镇“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里面,留守儿童和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课后辅导班接受作业辅导和益智游戏等服务;老年人则可以在老年大学和孝善食堂中享受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服务。这种跨代互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引导了儿童传承和弘扬孝善文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奉节县加大医养、托育等专业型、综合型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鼓励职教中心和卫生学校开设相关专业,探索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全县养老托育专业人才已达830余名,从业人员占比逐年提升。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下一步,奉节县将持续探索“服务+守护”新模式,推动“养老托育”融合改革,拓展为民服务半径,在以公平镇“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为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安坪镇等12个在建“一老一小”服务联合体建设,后续还将根据现实需要,在全县其他乡镇(街道)、社区全面推开,切实增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服务需求,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