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改革进行时丨丰都:就近就便 共建共享 助推打造“三心”老年食堂
日期:2025-03-07
字 号: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丰都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三化”叠加趋势的实际情况,丰都县以建设老年食堂和养老互助会为抓手,扎实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按照“就近就便、不增加财政负担、可持续运营”原则,助推打造“三心”老年食堂。

01 改革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市委书记袁家军在丰都调研时指出,要聚焦“一老一小”,重点解决好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丰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惠民有感为导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和养老互助作用,锚定“可获得、可持续、可复制”目标,明确“合民意、合情理、合实际”要求,分层次建设、可持续运营老年食堂,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互助养老发展,以“小食堂”助力“大民生”,真正“让老年人有了一口热饭吃”,实现“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管、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靠、老有所享”。

02 改革举措

就近就便建食堂,让人民群众暖心。一是聚焦人口集中区域,建好社区食堂。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坚持“利旧为主、采购为辅、零星补充”,通过适度拓宽场地、加挂老年食堂牌子等方式,将居委食堂、新丰书院等进行功能拓展,打造“社区食堂”92个。二是聚焦人口流动地区,探索赶集食堂。在工业园区、赶集场镇等人口流动性强的区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通过与餐饮实体、新农人食堂、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合作挂牌,鼓励餐饮企业、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赶集食堂185个。三是聚焦农村分散地区,支持院落食堂。在农村老年人群居住分散的区域,坚持“院落为主、邻里互助、抱团养老”,发挥中心户“离得近、叫得应、人缘好”等优势,探索轮流做饭、集体用餐等方式,建设“院落食堂”64个。

互利互惠促运营,让经营主体省心。一是多元投入解决成本问题。在城市社区,以市场主体运营为主,通过年轻人消费、老年人缴费等方式,开拓照料、外卖、社会堂食等经营性收益,增强老年食堂“造血”能力。在农村地区,探索“老人负担一点、集体出资一点、慈善捐赠一点、政策扶持一点、政府激励一点、社会运营平衡一点”的成本分担机制,探索市场价、成本价、优惠价等差异化定价方式,弥补食堂运营资金缺口。二是多方支持解决人力问题。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通过“社工+义工”“轮值+志愿”等方式,开发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建立星级志愿者评选、“时间储蓄银行”积分等激励机制,引导镇村干部、低龄老人、退休人员、暑期大学生、退役军人等成为管理员、服务员、送餐员。三是多模式运营解决供餐问题。丰富餐食获取渠道,完善“线上+线下”获餐渠道,推行“以劳换餐”“以物换餐”等模式,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用餐需求。

共建共享强管理,让保障机制贴心。一是抓实考核激励。围绕功能科学性、食堂知晓度、服务满意率等关键要素,制定星级评定标准,评选标杆食堂、示范食堂、优秀食堂,分别给予一定补助。将食堂建设运营情况纳入党建统领“885”考核体系,有效提升资源统筹、政策落实、宣传发动、运营质量等质效。二是抓细规范监管。坚持政府抓统筹、经营主体抓运营、职能部门抓监管,鼓励按照“八有”规范建设,提高食堂规范化水平。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完善“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系统,实现食品安全事件“零发生”。三是注重功能拓展。依托全县“30个乡镇(街道)养老互助会+N个村(社区)养老互助点”互助矩阵,拓展食堂功能。按照“一院两会三事分流”思路,定期在食堂召开村民互助会、联席会议等,打造群众协商议事新阵地。

03 改革成效

民生“食”事助力夕阳生活,幸福食堂温暖千家万户。一餐热饭,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问题,更把食堂建成了养老互助点、思想文化宣传站、议事厅和活动室,提升了老年人幸福指数。2024年5月,“渝悦养老”行动暨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启动会在丰都县成功召开,丰都县老年食堂建设运营相关经验做法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典型案例、丰都县第三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典型案例。同年7月,在市民政局开展的优质老年食堂和满意老年食堂评选中,丰都县入选重庆市优质老年食堂6个,满意老年食堂28个,共获得奖补资金71.5万元,获评个数和奖补资金均位列全市前列。同时,可持续运营的经验和方法得到了认可和推广,被新华网、华龙网等10余家中央和市级媒体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