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文通知,渝北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成果验收。这一喜讯标志着渝北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是探索形成为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的有效模式。2023年,民政部、财政部确定全国50个地区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渝北区成功入选,成为重庆市入选的两个地区之一。
自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地区以来,渝北区民政局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改善和提升全区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契机,迅速成立了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各项提升行动工作,为全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养老服务,让老人们真正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打造养老生活新体验
渝北区积极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渝北全区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站点达322个,慢性病康养理疗站35个,老年社区食堂54家。同时,大力增加适老化设施,总数超过1000套。
在特困人员供养方面,集中供养特困人员1277名,统一专业照护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101名。此外,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900张,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达15万余人次、助餐服务9万余人次、助浴服务5000余人次。
如今,一个“一刻钟”距离内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形成,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推出养老数字看护模式
科技赋能养老新生态
为了更好地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渝北区创新构建了集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功能于一体的“安居守护・两床合一”平台。为失能老年人配备了紧急呼叫按钮、红外探测器、智能电子血压计、智能血糖测试仪、智能床垫等3600多个智能化产品。
这些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关键数据,并将数据同步传输至平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老人可一键呼救,平台将迅速响应,专业护理人员会根据平台分析的数据以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及时提供专业的康养理疗服务。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促进了“两床”的深度融合,还极大地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综合化和高效性,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关怀。
按需提供养老服务清单
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
渝北区积极指导第三方机构组建了10个专项工作小组,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老年人精心制订了“一人一策、一床一案、一户一档”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方案。该清单涵盖兜底保障、重点关爱、福利优待、普惠服务4大类别,以及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30个小类服务项目。
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优先将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老年人等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范围,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上门服务,累计服务10余万人次。通过这种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切实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